新聞專題 罕病人生難自棄 爭取做個普通人
- [都市日報]根據世衞標準,每1萬人中,若病例只得6.5至10個個案,即屬罕病(罕見疾病)。目前,香港政府並未訂立罕病的定義,亦未曾制定相關的配套措施,令罕病病人成為處於醫療制度邊緣的一群。患有罕病脊髓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簡稱SMA)的譚永亨,全身只有兩根手指可以活動,但他努力融入大學生活,積極爭取成為一個「普通人」。......
根據世衞標準,每1萬人中,若病例只得6.5至10個個案,即屬罕病(罕見疾病)。目前,香港政府並未訂立罕病的定義,亦未曾制定相關的配套措施,令罕病病人成為處於醫療制度邊緣的一群。患有罕病脊髓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簡稱SMA)的譚永亨,全身只有兩根手指可以活動,但他努力融入大學生活,積極爭取成為一個「普通人」。
阿亨六個月大時被確診患上SMA,醫生指因沒有藥物或治療方法,估計他只能活至二十多歲,這令阿亨的父母大受打擊。譚媽媽回想當時道:「無法接受,我和先生兩個人互相抱着痛哭。我想過尋死,但若我死了,他(阿亨)豈不是更慘?」阿亨情況並不樂觀,但家人卻一直沒有放棄,他從小到大嘗試過不同的治療,可惜身體情況並未好轉。
住宿舍過獨立生活
阿亨擁有智力正常的腦袋,卻被囚困於無法動彈的軀體,他曾經質疑生命,甚至一度有點自暴自棄。但當想通後,他努力發奮,終於以優異成績考進中文大學,更首次成為離巢雛鳥,在家傭陪伴下入住學生宿舍,過其獨立生活;除了日常上課,他更會帶着外傭到街巿買菜,又或坐公共交通工具探訪朋友。阿亨指宿舍生活令自己成長不少:「以往很多事情都由家人為我決定:吃甚麼、做甚麼、何時睡覺和起牀、錢如何花。現在所有事都由自己去親身經歷,我自己去看這個世界,令我成長了很多。」父母最初很擔心阿亨能否獨立生活,但亦嘗試放手。譚媽媽道:「初時我很擔心,若他生了病怎辦?但他說在大學裏獨立生活,連小病都沒有了,不知他是否在哄我。」
以往阿亨一直就讀特殊學校,進入大學後,他要求自己與其他同學多作交流,並盡量不需要別人遷就、幫忙。他在校內積極參與團體活動,每逢開會必到,就連團體擺攤位,他亦親自到場,提供不少意見。他有感而發道:「若我們不試着活得像個正常人,便很難對別人說傷殘人士也有能力貢獻社會。」不過,他亦坦言與一般人交朋友會有困難:「在社交、友誼上,有一道閘,你無法達到別人期望。例如朋友去光顧快餐店直至深夜二、三時,基於交通、身體狀況等因素,我們未必做得到。」
自覺比別人幸運
雖然明白痊愈機會甚微,阿亨卻懂得放開和珍惜所有:「我覺得可以痊愈的機會並非沒有,但很小。我常常跟自己說,自己比很多人幸運,一般人未必可以自己出來獨立生活,但我已在走這條路。可以自立,最大意義是我真的可以活得像一個正常人,我享受別人的平等對待,將我視作普通人。」
新聞資料:SMA新藥費用昂貴
本周初有報道指,有一種治療SMA的新藥於去年底在美國正式上市,經測試,該新藥對SMA個別患者有顯著功效,有機會應用於其他SMA患者。去年本港有3名病童參與計劃,惟該新藥價格高昂,治療首年的費用高達75萬美元(約600萬港元),其後每年費用為37.5萬美元(約300萬港元),對SMA病人及家屬帶來巨大經濟壓力。該病症的慈善基金希望政府將新藥,納入醫管局藥物名冊內,為患者的家庭帶來希望。
Source: 都市日報
Website: Original URL
譚永亨,罕見病,爭取做個普通人,香港
Next 輪椅族出遊好難?小鮮肉日常引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