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復康聯盟
- [Free Guider]香港復康聯盟的成立 聯盟兩字讓人聯想到一群有共同理想的人為目標努力,認識香港復康聯盟後(康盟),更覺得「聯盟」形容得非常貼切,康盟聚集了不同類形的殘疾人士,凝聚一股力量,為他們追求無障礙生活的道路上發聲 。 「香港復康聯盟」於1992年2月23日成立。宗旨是團結不同類別的殘疾人士,爭取均等機會及全面參與。康盟會員約四千人,包括不同類型的殘疾人士,當中有肢體傷殘、視覺受損、聽覺受損、智障、精神康復以及長期病患等等。「目的是希望團結不同類別的殘疾人士,透過研討會、講座、論壇等活動,聆聽及收集殘疾人士對復康及其他有關政策的意見,找出代表性(有需要)的聲音。」康盟高級計劃幹事(政策)劉國霖先生(Wilson)和執行委員及環境及通道監察委員會員-李子瑜先生(Leo)與我們分享協會的宗旨及工作。 均等機會,全面參與 康盟經常參與政府委員會有關殘疾人士的服務政策的制訂,Leo 繼續說:「如運輸署的『殘疾人士交通工具工作小組』,負責的範疇是所有公私營交通工具,包括巴士、的士、小巴及小輪等,我們會不停藉會議與他們溝通及改善現有的不足。除此之外,康盟亦會和政府及所有公營機構的各部門開會,例如房屋署、路政署及港鐵等進行不定時的恆常會議。」......
香港復康聯盟的成立
聯盟兩字讓人聯想到一群有共同理想的人為目標努力,認識香港復康聯盟後(康盟),更覺得「聯盟」形容得非常貼切,康盟聚集了不同類形的殘疾人士,凝聚一股力量,為他們追求無障礙生活的道路上發聲 。
「香港復康聯盟」於1992年2月23日成立。宗旨是團結不同類別的殘疾人士,爭取均等機會及全面參與。康盟會員約四千人,包括不同類型的殘疾人士,當中有肢體傷殘、視覺受損、聽覺受損、智障、精神康復以及長期病患等等。「目的是希望團結不同類別的殘疾人士,透過研討會、講座、論壇等活動,聆聽及收集殘疾人士對復康及其他有關政策的意見,找出代表性(有需要)的聲音。」康盟高級計劃幹事(政策)劉國霖先生(Wilson)和執行委員及環境及通道監察委員會員-李子瑜先生(Leo)與我們分享協會的宗旨及工作。
均等機會,全面參與
康盟經常參與政府委員會有關殘疾人士的服務政策的制訂,Leo 繼續說:「如運輸署的『殘疾人士交通工具工作小組』,負責的範疇是所有公私營交通工具,包括巴士、的士、小巴及小輪等,我們會不停藉會議與他們溝通及改善現有的不足。除此之外,康盟亦會和政府及所有公營機構的各部門開會,例如房屋署、路政署及港鐵等進行不定時的恆常會議。」
Wilson 補充說:「除定期參與會議外,康盟亦關注所有突發新聞,例如施政報告、財政預算案、醫生註冊條例及院舍虐待事件等,我們都會主動做一些新聞回應,甚至參加立法會的公聽會從而去關注殘疾人士權益。交通工具、醫療、學習及就業等有關社會議題,可說是,康盟會關注『每個人一生所遇到的各種問題』。
不合情理的對待
有關服務方面,Leo 回想起說:「在90年代初,當時的房屋署沒有考慮殘疾人士需要的居住環境及其他配套設施,引致很多輪椅朋友收到單位後,才發現很多地方根本不能到達,例如一些舊式16層大廈的單位需要上一級樓梯才能到達住所,房屋處見到這樣情況後,不但沒有主動換另一個單位給輪椅朋友,只勸喻他們搬到另一條屋邨,只說這條屋邨不適合他們居住。」面對種種的不平等,當時康盟和其他社褔機構就會經常去信『炮轟』房屋處,為殘疾人士開聲及尋求解決方案。
到90年代後期可能因為接收到太多相關投訴,「房屋署終於發佈了一個指引,歡迎不同殘疾朋友入住屋邨,包括改裝一些基本設備,例如加闊門口、升高室內地台、洗手間安裝扶手及降低灶頭等。現時,房屋處在部份屋邨已經預留一些單位,以便作出修改後編配給殘疾人士」。
殘疾人士就業的難題
時至今日,康盟最關注的項目殘疾人士就業,利用他們的資源及經驗,「康盟會主動要求政府部門率先提升聘用殘疾人士的人數,希望可以提供多一點就業機會給殘疾人士。以及康盟多年前已經開始營辦社會企業,最初在伊利沙伯醫院和理工大學,及後來在東廣城和教育大學同樣是營辦7-11便利店,目的是希望提供機會給殘疾人士就業,讓他們在受聘過程中發揮所長,亦給予他們工作經驗,讓他們日後可以應付其它的工作。」
作為香港最大的顧主,政府每一步都有牽頭的作用,但令人失望的是,政府並未有做好領頭的責任,增聘殘疾人士。而紀錄上的2%殘疾人士,竟是意想不到的「偽」術。Wilson 接著說:「約兩年前一間機構,做了一個關於政府聘用傷殘人士的調查,發現政府聘用殘疾人士的數量一直下跌,但是表面上還能維持2%的聘用率。原因是一些現職的工務員,年紀漸長後因某種疾病成為了長期病患者,而長期病患者都歸納為傷殘人士,(變相)實質上新聘用的殘疾人士的數量很少。在新聞報導中提及其實視障人士只需要簡單的輔助儀器,便能勝任公務員團隊的不同崗位。觀乎現況,政府似乎自 97 年起未有增聘視障人士,加上原有的視障僱員退休,視障公務員人數不斷遞減,其中視障接線生更是愈來愈少。香港政府在地方及配套方面,理應不會有大的困難,但為何聘用殘疾人士的數量不升反跌呢?」令人很是遺憾。
政策倡議與無障礙的關系
香港最大的問題是地少人多、寸金尺土,很多問題都是發生在地方環境上,Leo本身是「香港復康聯盟」執行委員外,另一個身份是「環境及通道監察委員會」政策委員,主力關注環境上問題。
Leo說:「在建築條例上所有無障礙設施,都是自願性質,完全沒有強制性。舉例說,現時很多領展規管的商場都將無障礙洗手間安置在防火門後面,防火門是受防火條例規管,目的只在於讓某個數量的人能疏散,而且尺寸上沒有限制,在無障礙條例中完全是不受監管,所以現時輪椅朋友在一些沒有設自動門的商場,好像打仗一樣要過五關斬六將,就算有陪伴的親友也要像跳芭蕾一樣,因為單一道門,輪椅是不夠位置過的,所以要用一隻手按著其中一道門,還要用一隻腳撐住另一道門讓輪椅朋友從他的手臂下穿過,康盟曾經無數次反映這個情況,起初領展嘗試將部份商場安裝磁力自動門,在消防署或其它部門引起很大的爭議性,礙於消防條例最後都是胎死腹中,所有商場用回傳統的消防防火門。在這個情況下反映出政府沒有一個中央機制去聯系各部門,當中包括消防署、社署、屋宇署和建築署等互相溝通上出現問題,令到大家無所適從,特別在無障礙的議題上。」
自從1997年經立法會通過無障礙條例後,Wilson 說在2008年曾經全盤設計手冊檢討,只是一個作業備考完全沒有約束性,時至2017年相隔十年,復康及社褔界皆期望可以作出一個重大修改,但得到的只是一個檢討形式,原因是作業備考完全沒有約束性,就像一般產品的說明書一樣只是介紹或建議而不用經立法會通過。
Leo認為在社會學當中政策倡議是一個非常重要環節,一個政府要被某些東西箝制著,正是要不同社褔機構或團體用政策倡導形式監察政府才可以得到改善。Wilson說:環顧現時香港確實很少有關殘疾人士的社會行動新聞,想當年為了爭取殘疾人士的權益,不段上街遊行示威,當中殘疾人士交通優惠,便是發動群眾力量的成功好例子,因為當時的政府無論遞請願信或用傳謀發聲完全沒有成效,最後唯有用付諸社會行動,發動群眾力量其實都是政策倡議的一部份,令外從個案處理及參與不同資訊會議、公眾教育和無障礙導賞團,目的是希望公眾人士、中小學生或其它機構,認識無障礙對殘疾人士的重要性,這樣都是政策倡議中的重要元素。
無障礙文化
訪問接近尾聲,兩位社褔界的專業人士和我們分享了他對現時無障礙的設施及環境的看法,Leo說香港現時的無障礙設施,相比歐美及日本至少落後三十年,無論硬體的設施或軟體,即是人的心態方面。Leo說:「大在約2000年是,我曾經前往日本考察無障礙設施,發覺他們的設施非常先進,例如一位聽障人士在升降機內,他們可以從屏幕看到有人做手語告訴你現在身處於什麼樓層。現時日本十分先進及有系統,所有遊客只要去到日本,都可以用手機下載電子指南。例如你去博物館看到一件展品,說明全是日文,你只要用手機掃描器,條碼即時在你的手機顯示所有相關資料,無論你想用文字或聲音,都可以顯示不同國家的語言。」相比起香港,Leo略帶憤怒地說:「現時西九管理局在文化區會擺放展品,會定時作出轉換展品的位置,但相關資料從來沒有作相應更換。例如實體引路徑吸引視障人士去展區,而這個無障礙設施只可以在展品不變之下才能發揮功能。同時也沒有考慮輪椅朋友,因為有部份展品擺放在屋頂,輪椅朋友根本看不到。相比歐美國家的電子引路徑,他們會將感應器擺在地板或地墊下面,電腦會按照你的要求安排路線,視障人士只要用扶手杖感應器,便會引領你到達你想看的展品處並加詳盡說明。」
Leo 曾經提議電子引路徑這個無障礙設施,但有關部門斷言拒絕。現時香港有部份建築師在設計無障礙設施的心態還停留在8,90年代,認為加一樣設施是優惠了個別人士,而不是殘疾人士的權利。
所以香港人的心態如果一日不改變,就算科技幾先進也沒有用,日本的無障礙設計手冊有五百幾頁,但全是彩色,每樣設施都清楚說明,不單是無障礙洗手間,甚至扶手電梯同樣可以讓輪椅人士上落,只需要按一個按鈕,扶手電梯會將三級平排,讓輪椅平放在梯級還可以將速度放慢,十分方便輪椅人士。
最後Leo 和Wilson 總結說,希望香港政府不要停留只著眼於室內公共通道上,還要放眼區與區連接,希望做到無縫銜接。Wilson 補充說:「以往香港政府部門與部門之間,私營與公營之間都缺乏溝通,我們希望現在西九文化區或未來東九龍文化中心,能有改變。其實在事前參與方面,康盟都下足功夫,一直提醒政府若有大型社區建設,應該盡早讓殘疾人士的團體參與討論當中,因為很多時在只規劃圖,而裡面的建築還未確定的情況下,可改變的空間就很大,但現時政府通常在規劃接近完成,才通知殘疾人士的團體提供意見,在這個情況下可改動的地方實在有限。」
所以康盟、殘疾人士團體或其他社褔機構,希望日後所有大型社區建設,無論在商討或規劃時後,可以提早給予相關的機構參與及討論,提供意見同時在興建時給予監察。因為所有大型社區建設落成後無論殘疾人士及公眾人士都會前往,就如東九已經遲了參與,希望日後建成時不會讓傷殘人士失望。
如想了解更多關於香港復康聯盟的服務或活動,請瀏覽 http://www.rahk.org.hk/catalog/index.php
Source: Free Guider
香港復康聯盟,陳福成資源中心,Free Guider
Next 衝破障礙「一同夢」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