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跨越身軀殘障藩籬 行山,我也做得到!
    跨越身軀殘障藩籬 行山,我也做得到!
  • 指導參與者——這次由義工組織Wheel Power Challenge和義遊VolTra 合辦的行山活動,既邀請輪椅使用者,亦邀請健全青少年參與。本身以輪椅代步的Andrew已有行山經驗,活動中指導參
    指導參與者——這次由義工組織Wheel Power Challenge和義遊VolTra 合辦的行山活動,既邀請輪椅使用者,亦邀請健全青少年參與。本身以輪椅代步的Andrew已有行山經驗,活動中指導參
  • 協助上斜——是次的行山路線有不少上斜位,Andrew鼓勵試坐輪椅的軒仔(圖):「 上斜時特別辛苦……如果有人幫,會『好好多』。」
    協助上斜——是次的行山路線有不少上斜位,Andrew鼓勵試坐輪椅的軒仔(圖):「 上斜時特別辛苦……如果有人幫,會『好好多』。」
  • 比預期輕鬆——Bonnie是電動輪椅使用者,她表示,以前一想到「行山」就會覺得不方便,猶如去冒險,因為不知道郊外的路是否水泥路、有否梯級,「曾經上網看過行山的路線,很多都有大斜路,又有沙石,不適合輪椅
    比預期輕鬆——Bonnie是電動輪椅使用者,她表示,以前一想到「行山」就會覺得不方便,猶如去冒險,因為不知道郊外的路是否水泥路、有否梯級,「曾經上網看過行山的路線,很多都有大斜路,又有沙石,不適合輪椅
  • 結伴前行——Fish(左)亦是電動輪椅使用者,和Bonnie一樣,從沒試過行山,「途中很多情况難以預料,如果有意外發生,更不懂處理」。她當日會來嘗試,都是因為相信同行者會幫助自己,給予她安全感及信心。
    結伴前行——Fish(左)亦是電動輪椅使用者,和Bonnie一樣,從沒試過行山,「途中很多情况難以預料,如果有意外發生,更不懂處理」。她當日會來嘗試,都是因為相信同行者會幫助自己,給予她安全感及信心。

誤會,源於不了解。不了解,很多時源於溝通不足。你看過雙腳不便的輪椅使用者在路上的窘狀,便一心以為他們都是弱者。但這些看似生活舉步維艱的人,正想跟你說一句:「其實我也做得到。」

這天,Andrew雙手滑着輪椅,在山路行走。

是的,Andrew需坐輪椅,但他也會去行山。當然,他想郊遊,還是得「輪踏實地」。他也不是貿貿然跑到山邊起行,而是探過路,知道「可行」,才放膽自己行之餘,也推介其他輪椅人士。

年輕人試坐輪椅郊遊 學懂換位思考

要追溯此事的緣起,還得談到行山網站「綠洲」,因網站創辦人Teddy不時收到輪椅人士查詢行山資料,去年開始邀請輪椅人士一同試行路線,開設無障礙郊遊專題,Andrew便是義工之一。然後他又獲義工組織Wheel Power Challenge和義遊VolTra邀請,帶領輪椅人士及一班參與「賽馬會鼓掌.創你程計劃」生涯規劃服務隊(九龍西)的青少年行山。

訪問當天,青少年試坐輪椅郊遊。別以為很簡單,其實只用雙臂的力量推動自己前行一點也不易。已行過數次山的Andrew便開始傳授滑輪椅的秘訣,每一次滑動的幅度較大,推出的力量也會較大。此行的目的,是讓年輕人感受一下坐輪椅生活的困難,從而懂得設身處地思考,促進社會共融。正在香港教育大學就讀通識教育的Andrew更化身師長,聆聽少年的煩惱,鼓勵他們勇往直前。

好像19歲的軒仔,小時候曾患上血癌,捱過治療後終於康復,因着不平凡的經歷,讀書時不願乖乖服從教師的指示,升到大專後決定輟學,現在正做兼職,當天因為參與「Wheel We Hike滾動上山」活動,才會出現。觀察阿軒當日的表現,感到他性格比較倔強,別人試坐輪椅,滑一會就放棄了,他卻在不戴手套的情况下滑足兩個多小時,手掌脫皮、磨出水疱,還是不太願讓別人推他。

Andrew此行大部分時間都與軒仔一起,面對像刺蝟一般的少年的「晦氣」說話,他耐心勸導,更不時講出格言,鼓勵他繼續往前,講解用輪椅行走的秘訣時,也分外有哲理,「眼睛望向遠方,身體就容易跟過去,帶動整個人前進」。

事後Andrew回想,只謙虛表示,當時並非想扮演什麼大哥哥角色,不過他們是首次體驗坐輪椅,「當他們遇到挫折時,如果有人幫,會『好好多』……他們需要一個同行者角色,來給他們鼓勵」。

期望改善社會 推廣傷健共融

「他們」,可以指那一天的青少年參加者,更可以泛指生活上處處受到限制的輪椅使用者。對他們來說,別說行山,市區的街道、設施在設計上本來就很少顧及輪椅使用者的需要,而且最令他感到無力的,是途人的忽略。就好像輪椅使用者不能走樓梯、扶手電梯,出入港鐵站、商場等只可乘坐電梯,但偏偏總被健全人士佔據。是的,大家都有權使用電梯,但使用時有沒有顧及行動不便而選擇不多的輪椅使用者?

Andrew在8個月大時,已確診患有成骨不全症,從小以輪椅代步。猶幸他天性樂觀,面對設施不足、態度不友善,氣憤有時,無奈有時,還是選擇積極迎之,自己每次出門,都會多預留時間,行動不便也不是遲到的藉口。他也沒有被這種日常挫折擊倒,反而期望滿滿,「我對這個社會有抱負……要幫助社會,不一定要做大人物,每個人也可嘗試表達、作小小的改變」。

擅長運動 打乒乓游水馬拉松獲佳績

Andrew由小一至中六都就讀特殊學校,他之所以在大學選擇主修通識教育,當初是希望可以入職特殊學校,授人以漁。「通識很有趣,可以啟發學生不同角度思考,而且內容貼地。」事隔一年,識見多了,他現在沒有一心打算做教師,但是想為社會帶來改變的心沒有動搖。若然空閒,他便會參加探訪活動、推廣傷健共融,上文提及的輪椅體驗活動,他也參加過幾次,「很多人會自私,是因為他們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如果嘗試設身處地,他們便會明白」。

「我常說,作為傷殘人士,是一場生命的跨越。」跨越身軀殘缺的藩籬,是輪椅使用者一生的命題。Andrew從小便勇於嘗試,因興趣開始打乒乓球,一度成為殘運代表隊;為了強身健體而游泳,也能屢奪獎牌;近年開始玩馬拉松,去年在3公里輪椅賽更獲第四名。他在運動中找到滿足感,學懂獨立、守時、責任感,還有堅持。如果我們也可以跨越成見,甚至不要把自己的健全視之為自然生成的理所當然,或許可以生出多一份的理解,以及尊重。

Source: 明報

Website:

Author:

Related tags - 傷健共融,綠洲Oasistrek,Wheel Power Challenge,「賽馬會鼓掌.創你程計劃」 傷健共融,綠洲Oasistrek,Wheel Power Challenge,「賽馬會鼓掌.創你程計劃」



Message

User Picture
Message box
My picture
Message box
Next 輪椅族出遊好難?小鮮肉日常引討論

Successfully added to the collection

My Tag

Login

Please log in before proceeding with this 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