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殘廢人’成了‘殘疾人’,一個字的改變,包含了我們對生命的尊重和人們對殘疾的重新認識。”張海迪回憶第一次看到“殘疾人”三個字時,內心受到極大感動。在今天(2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辦的《平等、參與、共享:新中國殘疾人權益保障70年》白皮書新聞發佈會上,國務院殘工委副主任、中國殘聯主席張海迪講述了自己親身感受到的變化。

從絕大多數人認識張海迪開始,轉眼間幾十年過去了。當年出現在教科書裏身殘志堅、被稱爲當代“輪椅上的保爾”的小姑娘,那個心無旁騖專心寫作翻譯的作家,已連續多屆擔任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團主席、中國殘奧委員會主席。

發佈會現場,如今已64歲的張海迪身着深灰色西裝外套,優雅又樸素,仍如往日般親切。

1960年,張海迪在5歲時患脊髓血管瘤,從此再也沒能站起來。她母親曾經揹着她去過很多學校見校長,校長、老師都對張海迪很好,有的老師摸着她的頭髮說“這是一個多麼好的孩子”,但是他們都說“對不起,我們不招收殘廢的孩子”。

張海迪回憶,那時候很多像她一樣的殘疾人朋友不僅沒進過學校,連坐上輪椅都是難以企及的夢想。她的少女時代沒有坐過輪椅,15歲下鄉時,村裏木匠大叔爲她做了一個木輪椅,在一個椅子下面釘了四個小輪子。村裏的孩子們推她來到田野上,她看到藍天和燦爛的陽光,一切讓她很難忘。

回顧過往,她言及如今殘疾人教育、生活狀況已發生很大變化。

據白皮書顯示,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全覆蓋、零拒絕”, 2018年在校生66.6萬人,比2013年增長81%。張海迪談到,中國殘聯和教育部2015年實施了高考便利措施,殘疾考生可以使用大字版或者盲文試卷,可以攜帶自制的桌椅去考試,用腳寫字的考生可以申請延長考試時間等。如今,每年有近萬名殘疾學生進入高等學校學習。

“不僅如此,殘疾人輔助器具已經成爲各級殘聯康復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張海迪補充說,輔助器具的生產研發越來越人性化,輪椅分爲男性、女性、專門爲兒童訂製的,還有各種各樣的電動輪椅和高科技產品,“它代償了一些殘疾人因爲殘疾而產生的自卑或者其他情緒,緩解他們的心理壓力。”她頗爲欣慰地說,目前全國還有27.9萬殘疾人已經考取了駕駛執照。

言及青年時代,讓張海迪感受到殘疾人生活的變化,一個重要的標誌就是將“殘廢人”稱爲“殘疾人”。

1984年,張海迪參加了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成立大會,看到會標上寫着“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的時候,她熱淚盈眶。因爲此前,殘疾人被稱作“殘廢人”。“在這一年,‘殘廢人’成了‘殘疾人’,一個字的改變,包含了我們對生命的尊重和人們對殘疾的重新認識。”

而就在這三年前,聯合國確定國際殘疾人年,希望消除對殘疾人的歧視和偏見,促進殘疾人平等、參與、共享。那一年,張海迪剛參加工作。她說,以前很多殘疾人就業都受到了阻礙,當然現在還有阻礙,但殘疾人就業狀況得到很大改善。據不完全統計,城鄉持證殘疾人,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的殘疾人的就業人數達到900多萬。

如今,基於殘疾的歧視被依法禁止。“一個人身體部分殘疾並不意味着他失去所有的能力,殘疾人身上是具有很大潛力的,這些年我們看到很多殘疾人創造了生活的奇蹟。”張海迪說:“殘疾不是哪一個人的痛苦,它是千萬個家庭的痛苦。殘疾人事業就是要幫助殘疾人解除這些痛苦。殘疾人事業的發展,使殘疾人看到了希望。”

Source: Sina 大陸新聞

Website:

Author:

Related tags - 張海迪,殘廢人,殘疾人,生命,尊重,輪椅 張海迪,殘廢人,殘疾人,生命,尊重,輪椅



Message

User Picture
Message box
My picture
Message box
Next 輪椅族出遊好難?小鮮肉日常引討論

Successfully added to the collection

My Tag

Login

Please log in before proceeding with this 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