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最像人的「機器人」,本身就是人
- [Technews.tw]如果機器人有選擇,不知道它們到底想不想被人類製造出來。畢竟機器人雖然搬重物、偵查、端菜洗碗,想把人類繁瑣事一手包辦,但還被嫌棄太笨重,太不靈活;但要是太靈活聰明,又會被評為讓人心生恐懼,害怕下一秒就被機器人攻擊。......
如果機器人有選擇,不知道它們到底想不想被人類製造出來。畢竟機器人雖然搬重物、偵查、端菜洗碗,想把人類繁瑣事一手包辦,但還被嫌棄太笨重,太不靈活;但要是太靈活聰明,又會被評為讓人心生恐懼,害怕下一秒就被機器人攻擊。
當然,機器人要是真能選擇,就更讓人害怕了。這種機器人變強會讓人心慌慌的年代,偏偏就有人希望機器人變強,要用機器人消除人類的孤獨感,不僅如此,還要消除機器人背後的真人孤獨感。
機器人餐廳侍者都是人
可能是因高齡化嚴重,日本對機器人的態度緩和得多,雖然不到家家戶戶都能接受機器人,將它當作家庭成員的程度,但接受度也比其他國家高。
例子是其他國家關於機器人的影視作品是《愛×死×機器人》、《機械公敵》,日本影視作品則是《我的機器人女友》、《機器老男孩》。前者熱中想像未來世界機器人對人類的威脅,後者則努力重構人與機器人的關係,身體可能是機器,情感卻屬於人類。
今年6月東京剛開放的一家咖啡館就是「機器身,人類心」的最佳案例。這是Avatar Robot Cafe DAWN ver.beta的企劃成果,也可稱為阿凡達咖啡館。
阿凡達咖啡館的特色之一是機器人服務生,但和其他機器人咖啡館餐廳不同的是,服務生都是真人操控。
雖然機器人本身就有操作系統,由人類下達命令,機器人完成任務。但通常是幾個機器人由一個人控制,經系統下達命令。阿凡達咖啡館不同在於,每個機器人背後的操控者都是一個真人,專屬操縱者稱為「飛行員」。
「飛行員」之所以藉機器人提供服務,有個重要原因就是沒辦法現場服務。他們來自日本各地,大多患有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和脊肌萎縮症等疾病,行動不便,很難走出家門。
有了阿凡達機器人餐廳,「飛行員」就可以在家上班了。藉由在家中、醫院遠程控制機器人,「飛行員」也能為咖啡廳顧客提供服務。在阿凡達工作的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患者還曾是咖啡師,甚至可將數據輸入電腦提供客製服務,根據顧客喜好製作咖啡。
這些機器人叫OriHime-D,身高120公分,「飛行員」藉由視線和指尖移動控制操縱機器人。機器人內建喇叭,「飛行員」可和客人交談,即便無法發聲的「飛行員」也能使用人工語音說話。
透過OriHime-D,行動不便的人在家也可看到客人的動作和表情,從人的角度回饋,甚至能藉由機器人「臉上」表情符號和身體動作傳達想法,和顧客交流。
這家咖啡店開設之前,機器人製作商Ory Laboratories創始人早就夢想用自己的機器人幫助行動不便的人工作了。因此阿凡達咖啡館獲得夠多資金前,他就努力推動OriHime-D進入更多餐廳服務。
日本每日新聞報記者就曾去當地漢堡店體驗OriHime-D的服務,背後服務者是有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的24歲女孩。對方表示,自己經常為不適應行動網路時代的高齡顧客提供服務,她能根據老年人的習慣介紹如何選購漢堡、如何付款。
當老年人在無現金支付的咖啡店覺得不方便時,提供服務的就是機器背後的人。如果顧客一直沒辦法自助付款,OriHime-D的眼睛就會亮起綠燈──這表示飛行員正提供服務:「試試把條形碼向右轉,方便機器讀取哦!」
她還會從個人角度推薦,不管據年紀性別還是節氣潮流,這些都屬於主觀推薦服務。從這個角度來說,OriHime-D是「不需要」人工智慧的機器人,因為都由背後飛行員取代了。
用人「代替」機器人,成為剛需
機器人誕生之初就是為了從事高危工作或人力無法企及之事,創造初心便是幫助人類。我們看到的機器人應用案例大多都屬於重工業領域,搬運重物、切割材料、裝配組件。身邊常見的則是飯店服務機器人,家裡的掃地機器人。
身為機器人的一種,OriHime-D同樣承擔人力無法企及之事。用一個人做殘障人士的代理人很難,至少成本控制看並不是划算的生意。
而機器人的存在讓這些人被雇用成為可能。即便目前更多用於行銷推廣的個例,但對無法走出家門的人來說也有很大幫助。阿凡達咖啡館的發起人,同時也是機器人製作者的吉富太郎表示:
「當然有失敗可能,但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到原因並改進。我的最終目標是創造使用輪椅或因疾病臥床不起的人有希望的社會,他們可以工作、服務他人。我想利用這個咖啡館為契機,讓與虛擬機器人合作成為社會的一種選擇。」
吉富太郎年幼時常因生病無法上學,痊癒後也很難融入校園,無法與人交流是他長期體驗,這些特別的經歷讓他希望自己能「消除孤獨」。大學時他提出藉機器人與人交流的想法,但對人工智慧越了解,他越覺得找錯了方向。
在他看來,減少孤獨感的一定也是人類,而非電腦程式。所以他開始把孤獨、困在床上的人和普通人連起來,讓他們交流,創造新的回憶。機器人背後的人可與人交流,不用困在幾坪的小房間,背在機器人身上去上班、服務。被服務者也可與人交流,不用面對答非所問的人工智慧和標準樣板,因機器人背後還有真人服務生。
這種人與人的交流很可能比你想像更重要。日本養老院會採購一定的機器人陪伴老年人。這是事實,但日本老人依然需要人類的愛。機器人學者Marketta Niemelä就表示:
「當我在日本調查時,發現日本的老年看護機構幾乎不會購買大量機器人設備。相反,人們更需要來自人類的關愛。」
在《Her》這類幽默風趣、聲線迷人的人工智慧系統尚未出現前,這世界可能需要更多OriHime-D幫助人類溝通,既幫助服務者,也幫助被服務者。
回歸機器人的本質,服務人類
符合OriHime-D使用要求的群體有個世人皆知的人,就是霍金。同樣患有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霍金的工具均由世界最頂尖的科技公司製成,蘋果為他的輪椅提供臉部辨識和眼球追蹤技術,微軟提供電腦系統,英特爾提供輔助情境感測工具包。
但有此待遇的也只有霍金──旁觀者驚歎他聰明的大腦,聰明的人提供工具幫助他繼續研究;其他有相同困境卻被忽略的人們才是常態。即便有冰桶挑戰這種募款活動,被忽視的人依然很難得到實際幫助,很難證明自己的價值。
OriHime-D機器人或許沒有霍金的輪椅那麼強,但給予更多病患希望。藉由看來有點蠢的機器人,「外出」工作、與人正常交流都成為可能。最初也許會像「熊爪咖啡」一樣,成為商業店舖賣點之一,但堅持下去,就可能會是未來。
癱瘓跑者Adam Gorlitsky可在外骨骼幫助下挑戰馬拉松;癱瘓病人可用人機介面彌補生理缺陷;視障人士也能藉由旁白等輔助功能快速適應網路世界。
不管機器人還是外骨骼,這些技術誕生之初就是為了幫助人類。如今類似技術有可能幫助更多被忽視的小眾人群,給他們更多機會和未來。
波士頓動力機械狗和維珍航空探索商業技術和宇宙邊界時,還有人在用機器人服務被忽視的人群、想用機器人幫助無法移動的人建立更多連結。人們擔心科技發展會帶來負面影響時,OriHime-D這類機器人還是讓人安心和有希望。
Source: Technews.tw
Website: Original URL
Author: 愛范兒
阿凡達咖啡館,機器人,咖啡館,殘障人士
Previous New Non-Profit Honors Local Man, Makes Races Accessible to Disabled Athletes Next An incredible gift : Students invent wheelchair stroller for teacher's husb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