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勇士 “足”以自強
- [大公網]一般人印象中的香港,是一個大廈林立的大都會。其實,香港有些地方至今還保留著淳樸的面貌。九龍東的山丘中,有一條茶果嶺村,仍然存有好些搭建了幾十年的木屋和鐵皮屋,許多家庭世世代代都在這裡居住。其中大部分是祖籍惠州的客家人,不過現在更多的居民是來自內地的新移民。今年25歲的楊小芳和她的家人就是其中之一。在茶果嶺望向對岸,就是香港的東區。小芳有時就會拿相機,拍下東區不同時間景色的變化。不過,靈活操控相機的,是小芳的雙腳。......
一般人印象中的香港,是一個大廈林立的大都會。其實,香港有些地方至今還保留著淳樸的面貌。九龍東的山丘中,有一條茶果嶺村,仍然存有好些搭建了幾十年的木屋和鐵皮屋,許多家庭世世代代都在這裡居住。其中大部分是祖籍惠州的客家人,不過現在更多的居民是來自內地的新移民。今年25歲的楊小芳和她的家人就是其中之一。在茶果嶺望向對岸,就是香港的東區。小芳有時就會拿相機,拍下東區不同時間景色的變化。不過,靈活操控相機的,是小芳的雙腳。
懵懂稚童突遭意外
9歲那年,住在惠州淡水的小芳在住家附近的馬路上玩耍,不小心被高壓電電纜擊傷,當場昏迷。雖然經歷了十幾次手術勉強保住了性命,但小芳從此也失去了雙臂。
雖然意外讓小芳的成長面對極大的困難,但她決心用雙腳代替雙手,儘量不依靠別人,自己照料日常起居。小芳說:“我知道既然可以活下去,就能擁有自己的一片天空。日後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我都會堅強的去面對。”
2003年“沙士”期間,楊小芳跟隨父母來港定居,入讀了一所特殊學校。對於初到香港的新移民來說,英語是他們最難應付的科目。但是很快,就有人主動幫助小芳。在特殊學校裡,小芳身邊的同學都是一些身患殘疾的孩子。身體的不便使他們深知生活的不易,也多了一份對於知識的渴望。小芳在這裡結識了一幫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進步。
意志頑強積極奮發
但真正的困難還在於生活。失去雙臂,小芳的衣食住行只能靠雙腳解決。她從用腳拎東西開始學起,逐漸學習用腳拿餐具、用腳執筆、用腳翻書。在課堂上,小芳的身邊擺放著一張5寸高的工作枱,這是她的課桌,上面整齊地擺放著課本和筆記。聽完老師講授的重點內容,小芳會用左腳把課本翻到對應的頁面,再用右腳夾著鉛筆,在筆記本上記錄。用腳書寫很慢,但小芳格外認真。
在適應了生活和學習上的諸多不便之後,不甘落後的小芳還主動報名參加更多的課外學習。她選擇的,是非常講究技巧的茶藝興趣班。學習茶藝,對普通人來說就並非易事,而對於小芳這樣只能用腳拿起茶壺斟茶的情況,就更加困難了。斟茶的過程其實非常考驗小芳的雙腳,一隻腳要做好支點,另一隻腳要掌握靈活轉動茶壺,在拿穩倒准的同時還要留心不被滾燙的茶壺燙到,小芳為此練習了很久。小芳表示,學習茶藝是為了向周圍人證明,只要用心,肯努力,殘障人士也可以和正常人做得一樣好。
在很多人的眼中,失去雙臂意味著什麼都做不了。楊小芳不僅做到了,甚至比普通人做得更多。她雖然因意外失去雙手,但靠著靈活地運用雙足,仍然能獨立生活,而且在跑步、游泳、繪畫、音樂等方面,都有出色表現。小芳熱衷運動,甚至代表香港參加過在雲南舉辦的第七屆全國殘運會。在運動會上,有教練看中了小芳的協調能力,便鼓勵小芳學習游泳。憑藉驚人的毅力,小芳竟然從毫無水性的旱鴨子,遊上了殘運會女子蛙泳50米和100米的領獎臺。這背後付出的淚水和汗水,是正常人的千百倍,但小芳卻無怨無悔。
在藝術方面,小芳也有著極高的天賦和悟性。小芳在來港定居之後開始學習畫畫,如今她的畫不僅在香港和內地展出,更有兩幅水墨作品,被視為殘障人士自強不息的見證,被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收藏。此外,小芳也喜歡音樂,和朋友們組了一支三人樂隊獨立創作,自彈自唱。小芳的音樂啟蒙老師Sabrina說,小芳和別的殘疾青年不同,她格外獨立,非常樂觀。她們第一次見面,就是小芳自己一個人上門拜訪求教。印象中,小芳無論做什麼都是自己一個人,好似她完全不需要任何人的幫助,反而會時不時出去幫助他人。
熱心互助貢獻社會
小芳的理想,是將來成為一名產品設計師,為更多生活不便的殘障人士設計一些方便他們學習和生活的工具。她和學校的物理治療師一起,設計了許多幫助學校同學們便捷出行的小工具。例如,小芳結合自己沒有手臂的實際情況,設計了一款可以貼在衣袖上的八達通臂章,方便和自己一樣境況的人士在本港範圍內無障礙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每次和同學們一起外出的時候,小芳總會想自己應該設計怎樣的輔助工具來幫助大家更好的生活。她的最終理想,是讓更多像她一樣的殘障人士,不需要別人幫助,可以盡情做自己喜歡的事。
缺少一雙用來鼓掌的手,楊小芳就用雙腳和自己的努力,獲得來自他人的真摯掌聲,生命同樣過得精彩。“縱然外表不健全,但擁有健康的身體已經很滿足。上天既然給予我第二次人生,我便有使命要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楊小芳說,“我的成長經歷和別人不同,希望能通過自己的經歷去影響和幫助身邊的青少年。我想同和我有相似經歷的人或是那些生活不盡如人意的朋友講,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不要抱怨命運不公,而是要樂觀積極面對,千萬不能逃避。第一步踏出去很難,但只要向前便是成功。”
Source: 大公網
Website: Original 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