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好人好事】退休護士長義助內地殘障病童16年 組慈善團體資助特殊教育改寫命運
    【好人好事】退休護士長義助內地殘障病童16年 組慈善團體資助特殊教育改寫命運
  • 由Shirley 及兩位朋友於2007年成立的彩虹工程」,多年來協助內地的殘障小朋友及家庭,更會每年作家訪,但去年及今年受疫情影響,採訪活動惟有暫停。
    由Shirley 及兩位朋友於2007年成立的彩虹工程」,多年來協助內地的殘障小朋友及家庭,更會每年作家訪,但去年及今年受疫情影響,採訪活動惟有暫停。
  • Shirley 說,不少長期住院病人經常會問護士一條問題:「姑娘,我幾時可以出院?」其實他們出院機會很渺茫,但Shirley 卻不會直接道出,只會這樣回答:「我都無得出院,都係同你一齊住院。」病人聽到
    Shirley 說,不少長期住院病人經常會問護士一條問題:「姑娘,我幾時可以出院?」其實他們出院機會很渺茫,但Shirley 卻不會直接道出,只會這樣回答:「我都無得出院,都係同你一齊住院。」病人聽到
  • Shirley 會經常到內地不同地方,探訪當地的殘障小朋友。
    Shirley 會經常到內地不同地方,探訪當地的殘障小朋友。

退休精神科護士戴寶君(Shirley)好有愛心,多年來都義務幫助內地的殘障兒童。她致力幫助弱勢社群,因不忍情緒病患者被邊緣化,遂選修精神科。退休後更積極做義工,現在就主力協助內地傷殘兒童及其家庭。「一些被社會忽略及遺棄的一群,是有生存價值,我決心要幫助他們。」

個性開朗、經常面帶笑容的Shirley,做精神科護士確實很適合,因可用笑聲感染病人。但原來她當初選精神科,是另有原因的。「我朋友的妹妹自殺,被送到青山醫院,我便跟她一起探病,這是我人生第一次到這醫院,氣氛都頗嚇人,但同時我又覺得這裏的病人很可憐,好像被社會遺棄,當時我就決定做精神科護士。」

醫院病房充滿愛

Shirley一做便十幾年,由青山醫院做到葵涌醫院,從護士仔升至護士長。「坦白講,初入精神科做真的戰戰兢兢,因70年代青山醫院環境較惡劣,幸好我有宗教信仰,每天都祈禱,希望自己能勇敢面對。」

但日子久了,她漸發覺原來病房內充滿愛。「精神科的病人住院時間,通常都較一般科的病人為長,有些病人更由後生住到老,一住便幾十年。他們看著我們一批一批護士仔成長,會當子姪般愛錫,像一個大家庭。有時一些新病人入住,可能會『蝦』護士仔,這些病人會幫我們『出頭』,十分有趣。」

情急生智救回跳樓病人

病房趣事一籮籮,但驚險事也有不少。「有位病人企在窗邊想跳樓,一隻腳已跨出窗外,情況危急,當時我好驚並立即跑過去,但故作鎮定問:『你想死呀?』佢就話:『係,我想跳樓。」

我就說:『我們是否friend先,你日日不揀,揀我當值當日死,是否想害死我!」佢想一想就說:『好!戴姑娘我俾面你,我暫時不死住。』跟住他便返回病床,我真的抹一把汗。我就跟他說萬事有商量,可以慢慢傾,後來他再沒有自殺了。」

Shirley除了在病房工作,還要在最接近前綫的收症室輪班,經常遇到一些「特別」的病人。「有個女病人情緒嚴重失控,不停傷害自己,我們要幾個人按住佢,當時因要替她換上病人衫,我便放開她一隻手,怎知她即時張開口,扯走自己隻牙,立即滿口鮮血,隻手就揸住1隻血淋淋的牙,後來她前後扯出了3隻牙,十分恐怖。」

高峰期曾做7份義工

由於Shirley工作表現理想,由護士晉升護士長,工作量愈來愈大,還同時要照顧3個仔女,開始感到吃力。「在職場上叻過我的人還有很多,我不做仍有其他人可以勝任。但母親角色卻無人能代替,雖然當時我只有三十多歲,但都選擇提早退休。」

縱使Shirley從職場退下來做全職媽媽,仍有着一顆護士助人之心,高峰期曾同時做7份義工,包括在不同機構做電話熱綫義工,利用她過往工作經驗提供情緒輔導。「我覺得全職媽媽可以利用仔女返學的時間做義務工作,幫助有需要的人,同時又不會跟社會脫節,助己又助人。」

成立彩虹工程幫助弱勢社群

Shirley在眾多的義務工作中,近年把大部分時間投放在內地,更於2007年跟兩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彩虹工程」註冊非牟利機構。「我們服務對象是內地的殘障兒童,包括腦癱及自閉症,以及他們的家庭及老師。這些兒童都是被社會忽略及遺棄,得不到公平的對待。由於不少父母都是農民,教育的水平不高,並不太懂得照顧自己仔女,於是我們便協助兒童在教育及生活上的種種問題。」

「彩虹」成立初期,Shirley主要服務廣西的腦癱小朋友。「當時有些內地有心人以民辦方式興建小型特殊學校,為小朋友提供教育及康復訓練,我會為小朋友及家長提供情緒支援,由於『彩虹』另一位創辦人是香港特殊學校的退休校長,他就分享教育經驗。另一創辦人是牧師,則可提供心靈上的安慰。」

殘障兒童父母受盡歧視

Shirley在內地義務工作了十多年,令她深深感受到殘障兒童家長的沉重壓力。「有一位腦癱小朋友,智力較遲緩、肢體又不靈活,但住在農村的母親都願意千里迢迢(每次來回交通4小時)帶兒子跨區返學,原來她說只有這學校願意收兒子。」

後來,Shirley更發現這對母子受盡家人歧視。「孩子一生下來,屋企的長輩已叫她棄掉兒子,但她不願意,從此兩母子便被家人視作不祥人,連她叔仔娶不到老婆,都算在兩母子的身上,不停的責怪他們,生活很難過。後來媽媽生了一個正常的孩子,家人才慢慢接受她,生活有所改善。」

每次到內地探訪,Shirley都會舉辦親子活動,其中一次活動更令她難忘至今。「大約10年前,我們到一個有機動遊戲的公園,當我們準備玩旋轉木馬時,卻被員工阻止,直指這地方不適合殘障兒童,更着我們離開。當時我很嬲,即時問收費,原來是兩元一個人,最後我自費出雙倍價錢,員工才肯讓我們玩。玩完後大家很開心,有位大約四、五十歲的爸爸更喊起來,他說從沒想過可以跟兒子玩機動遊戲,所以開心到喊出來。」

Shirley更說這位爸爸的7歲兒子,走路時會「拐下拐下」,在學校被同學戲弄,經常推他落地,故兒子不願意返學。幸好最後在「彩虹」的資助下可以轉到特殊學校,令兒子得到適當學習機會。

在內地做義務工作的16年,Shirley自言很開心遇到不少好心人,令工程能順利進行,但期間卻被一些朋友「潑冷水」。「有位朋友勸我應協助一些正常小朋友,因他們長大後可以貢獻社會,這樣才有價值。但我絕對不同意,因人的價值不是以『可以為社會做到幾多』來衡量,而是每個人的存在都已經有價值。曾經有個媽媽很開心話我知十幾歲的腦癱兒子可以自己舀飯,雖然這只是一件小事,但在父母心中已充滿價值了,就是這份『價值』的信念,成為我堅持協助這群小朋友的原動力。」

Source: topick.hket

Website:

Author:

Related tags - 退休,義工,護士,歧視 ,弱勢社群,特殊學校,壓力,情緒病,青山醫院,葵涌醫院 退休,義工,護士,歧視 ,弱勢社群,特殊學校,壓力,情緒病,青山醫院,葵涌醫院



Message

User Picture
Message box
My picture
Message box
Previous 輪椅族出遊好難?小鮮肉日常引討論 Next 罹癌、火吻…顏損者傷疤裡都有故事

Successfully added to the collection

My Tag

Login

Please log in before proceeding with this 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