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會會徽誕生記 作者曾設計冬奧申辦會徽
- [Sina 新浪香港]2017年12月15日20時22分,中國首都北京的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這座北京2008年奧運會和北京2022年冬奧會標誌性“雙奧”場館,又一次見證了奧林匹克歷史性時刻:北京2022年冬奧會會徽“冬夢”和冬殘奧會會徽“飛躍”,在此揭開了神秘面紗,正式亮相。......
2017年12月15日20時22分,中國首都北京的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這座北京2008年奧運會和北京2022年冬奧會標誌性“雙奧”場館,又一次見證了奧林匹克歷史性時刻:北京2022年冬奧會會徽“冬夢”和冬殘奧會會徽“飛躍”,在此揭開了神秘面紗,正式亮相。
北京,這座將成為全球首個夏季、冬季奧運會舉辦城市的東方文明古都和現代國際大都市,又一次為奧林匹克大家庭奉獻了出色的會徽,必將成為精彩、非凡、卓越的奧運盛會的重要標誌之一。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在北京冬奧會會徽發佈儀式上發表的視頻祝辭中表示,北京冬奧會會徽的揭幕,對於中國乃至整個奧林匹克大家庭,都是奧運之旅中的精彩里程碑。會徽是雄心與夢想的象徵。為了北京冬奧會的共同目標,中國乃至全世界的人們都會興奮不已、翹首以望。
巴 赫說:“全世界的人們都會以北京冬奧會會徽這一形象彼此聯繫溝通。會徽代表了北京冬奧會的願景,把中國的美好展現給全世界,用獨特的方式把現代與傳統融合 在一起。當然,會徽還會把冬季運動的樂趣帶給中國乃至世界的年輕一代。國際奧委會很榮幸能夠與中國朋友一起,在這座奧運城市再次創造歷史,實現這個中國夢 路途中的每一步,都會有我們的支持與陪伴。”
“冬夢”和“飛躍”同時亮相
北京2022年冬奧會會徽和冬殘奧會會徽一同徵集、一同發佈,為同一設計師所設計,在視覺語言上達到高度統一。
北京2022年冬奧會會徽“冬夢”,運用中國書法的藝術形態,將厚重的東方文化底蘊與國際化的現代風格融為一體,呈現出新時代的中國新形象、新夢想。
會徽圖形上半部分展現滑冰運動員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現滑雪運動員的英姿。中間舞動的線條流暢且充滿韻律,代表舉辦地起伏的山巒、賽場、冰雪滑道和節日飄舞的 絲帶,為會徽增添了節日喜慶的視覺感受,也象徵著北京冬奧會將在中國春節期間舉行。會徽以藍色為主色調,寓意夢想與未來,以及冰雪的明亮純潔。紅黃兩色源 自中國國旗,代表運動的激情、青春與活力。在“BEIJING 2022”字體的形態上汲取了中國書法與剪紙的特點,增強了字體的文化內涵和表現力,也體現了與會徽圖形的整體感和統一性。
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會徽“飛躍”,其設計秉承展現舉辦地文化、體現以運動員為中心的理念,將中國書法藝術與冬殘奧會體育運動特徵結合起來。設計展現了漢 字“飛”的動感和力度,巧妙地幻化成一個向前滑行、衝向勝利的運動員,同時形象化地表達了輪椅等冬殘奧會特殊運動器械形態。上半部分線條剛勁曲折,下半部 分柔美圓潤,寓意運動員經過頑強拚搏、曆經坎坷最終達到目標獲得圓滿成功。會徽展現了運動員不斷飛躍,超越自我,奮力拚搏,激勵世界的冬殘奧精神。會徽圖 形整體充滿了昂揚向上之激情,奮進飛躍之動感,色彩豐富,構圖完美,象徵並激發運動員以堅強的意誌作為精神的翅膀,在冬殘奧賽場上放飛青春夢想!
會徽設計徵集到4506件作品
時光回到2015年7月31日傍晚,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會展中心鄭重宣佈,北京獲得了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一年後的同一天――2016 年7月31日,北京冬奧組委從長城發出邀請,面向全球徵集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會徽設計方案。曆時一年五個月,“冬夢”“飛躍”在“水立方”正 式亮相。
北京冬奧組委於2016年7月啟動會徽徵集設計工作,以綠色辦奧、共享辦奧、開放辦奧、廉潔辦奧理念為指導,借鑒2008年奧運會和近幾屆冬奧會經驗,經過全球徵集、專家評審、修改深化、評議溝通、法律查重、審定批準六個階段。
在2016年9月開幕的北京國際設計週期間,北京冬奧組委舉辦了“北京2022設計論壇”,邀請全球範圍專業設計機構和設計師,對會徽和形象景觀設計進行 研討。北京冬奧組委還專程到上海、石家莊、大連、瀋陽、杭州、泉州等城市,邀請海內外設計師研討。與此同時,鑒於冬季運動項目在我國並不像夏季運動那麼耳 熟能詳,北京冬奧組委還組織相關設計師參與體驗冬季運動,從中獲取靈感。此外,會徽徵集辦法和文件全部公之於眾,可在網站查詢;整個會徽徵集、評審過程, 北京冬奧組委監察審計部和公證機構也全程參與,確保公平公正。
會徽徵集啟動以來,受到國內外各界人士、專業設計機構的廣泛關注。2016年11月20日,是設計徵集投稿開始的第一天。位於北京歌華大廈的會徽設計徵集辦公室異常繁忙,來自北京幾所藝術設計院校的設計師以及一些業餘人士成為首批應徵投稿人。
在整個投稿階段,四面八方的應徵作品承載著人們對北京冬奧會的憧憬和嚮往,如雪片般飛到了會徽設計徵集辦公室。牛皮紙袋包裹的一件件設計方案,占滿了用來存 儲的房間。前來投稿的有小學生,有國企員工,也有專業美術院校的師生。工作人員認真細緻地逐一為每件應徵作品登記編號,高峰時段在登記台前甚至排起長隊。
會徽設計徵集工作在2016年11月30日16時截止,徵集工作曆時4個月,共收到設計方案4506件,數量是北京2008年奧運會會徽徵集的2.2倍。
――設計方案分別來自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以及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等13個國家。
――最年長的投稿人85歲,年齡最小的投稿人7歲。有多位殘疾人設計者親自來到徵集辦公室遞交作品。
――來自專業設計機構和高等院校的設計方案達到3198件,占總數的71%。通過北京冬奧組委官方微博參與和關注會徽徵集活動的人數超過700萬。
專業設計師提交作品比例高 中外專家評審嚴謹公正
2016年10月,經國際奧委會、國家體育總局、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北京設計學會、北京奧運城市發展促進會、專業美術院校等機構和代表推薦,北京冬奧組委邀請國際、國內15名知名專家和運動員代表組成了會徽專家評審委員會。
評委人選範圍涵蓋美術、雕塑、設計、藝術理論、體育、傳媒、殘奧會等領域,均為各自行業和領域內卓有成就和影響力的藝術家、設計師和知名專家,具有廣泛的代 表性和專業成就,以及豐富的奧運經驗和開闊的國際視野,同時也考慮了年齡結構。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劉大為、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魯 曉波、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杭間等均在評委行列。2004年雅典奧運會形象景觀設計創意總監西奧多拉・瑪莎里斯、國際設計委員會主席大衛・哥斯贊曼等擔任國 際評委。此外,體育界代表、國際奧委會委員、中國冬奧會首金獲得者楊揚,與會徽應用有直接聯繫的北京冬奧組委市場開發部部長樸學東、體育部部長佟立新等也 成為評委。經過評委們推選,原北京奧組委執行副主席、北京奧運城市發展促進會副會長蔣效愚擔任評委會主席。
2016年12月16日,徵集結束後僅半個月,評委會就馬不停蹄召開會議,按照會徽評審程序和規則進行篩選。在北京歌華大廈,4000多件作品被整齊地碼放在數十 張桌子上,每件作品都沒有顯示應徵者的姓名、單位,呈現給評委的只有作品本身和編號。為了便於篩選,專家評審委員會對作品按照展現的元素、圖形、字體和藝 術特點等進行分類,把同一類放在一起。15位中外評委在作品展示大廳里仔細端詳著每一件作品。
評委會主席蔣效愚表示,這次會徽設計方案徵集呈現出數量多、來源廣、專業性強三大特點。在2008年奧運會會徽徵集時,有很多作品是非專業人士提供,體現出 對祖國第一次舉辦奧運會的熱情參與。而這次專業人士特別多,不僅得益於北京冬奧組委之前的精心籌備,更反映出隨著中國的發展,許多優秀設計師湧現出來,特 別是經過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洗禮,設計師普遍對奧林匹克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蔣效愚還介紹,兩個冬奧會會徽同步徵集設計,採用同一設計語言,是國際奧委會和國際殘奧委會的要求,同時也是近年來幾屆奧運會和殘奧會,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設計潮流,平昌冬奧會和東京奧運會都採用了此方法。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感受到這些應徵設計方案的兩個鮮明特色。第一,冰雪運動和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元素的結合,是這次會徽設計的總體趨勢和普遍特徵;第 二,冬奧會會徽實際上也是一個時代文化精神的體現,筆墨當隨時代,而設計也當隨時代,會徽的設計、色彩的運用、字體和圖形的結合,都有一種對中國時代發展 的由衷表現。
初選時,評委們每人可以挑選100件作品。在公證人員的監督下,投票之後即唱票,初評入圍的78件作品就此產生。一天之後再複評,每名評委選出他們心目中的前10名。
作品當中,有用漢字來表達的,有用數字來展現的,有突出冬季特點比如雪花的,也有中國傳統圖形圖案諸如長城、燈籠、鞭炮、剪紙的。為了能更加集中注意力,評委們將選出來的精品掛到牆上,逐一點評發表意見,討論每件作品的優點和缺點,在投票前把方方面面都考慮到。
在反複比較、認真篩選之後,中外評委對入圍複評的作品又投下了神聖的一票,選出了10件設計方案,並進行打分排序。
擔任評委的國際設計委員會主席大衛・哥斯贊曼表示,評選過程中,每一位評委都很認真,有長時間的探討,也有不同意見的交鋒,“我參與過很多類似的國際評選,但必須說,很少有像這次這麼嚴謹的。”
“冬夢”和“飛躍”獲總分第一
北京冬奧會會徽專家評審委員會的中外評委們,在評審過程中達成了高度的共識――會徽主題一定具有較高的設計水平,藝術形式具有中國特色,創意設計突出冰雪主題,易於國際傳播。
經過投票,801號作品在10件入圍作品中獲得總分第一名,其中的“冬”字概念設計就是北京冬奧會會徽“冬夢”的原型。機緣巧合的是,作者是北京申辦2022年冬奧會會徽的設計者、中央美院設計學院副教授林存真。還在申冬奧期間,林存真設計的申辦會徽就以中國書法“冬”字為主體,將抽像的滑道、冰雪運 動形態與書法巧妙結合,人書一體,天人合一;“冬”字下方兩點順勢融為2022,生動自然。
談及為何以中國漢字“冬”字為設計創意核心時,林存真副教授進行瞭解讀:“‘冬’字是一個方向,無論是文字還是書法,都有中國文化的代表性,所以我在冬奧會 會徽徵集時,堅持做了這個方案。申冬奧會徽和會徽緣自同一個‘冬’字,既有傳承又有發展,展現的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狀態。申辦時強調我們的實力、文化和承 諾;而在舉辦時,就要以運動員為中心,設計時把中心放在對運動的體現上。申奧會徽更寫實,而冬奧會會徽則更有力度、更加抽像。”
2017年1月14日,北京冬奧組委集中研究了入圍的10件設計方案,每件作品都有各自的含義和優勢,其中4件作品被確定為下一步繼續修改完善的方向。
5天之後,為了讓4件入選作品不僅有好的理念,還有專業的呈現效果,北京冬奧組委委託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魯迅美術學院等4所高 校,分別與原作者一起,對這4件作品進行深化設計。儘管當時處在寒假和春節假期,但各院校高度重視,由各院系主要負責人牽頭,選調多位業務能力強、經驗豐 富的設計專家與原作者共同組成修改小組。在2月遞交初步修改方案時,會徽整體設計從專業角度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中央美術學院負責幫助801號作品進行深化修改。修改小組陣容強大,包括國際平面設計聯合會副主席/中國區主席、中央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王敏,2008年北京殘奧會會徽設計者劉波,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杭海,以及兩名學生陳翊君和陳穎。
修改小組組長王敏和杭海表示,修改的初衷還是要確保方案保持原有的創意和生命力,以及原創作者最核心的東西。修改小組更多是從技術細節提出修改意見,比如造 型如何更講究,色彩如何更合理。從1月下旬接到修改通知一直持續到11月,他們對奧運圖形、殘奧圖形、色彩系統、文字標誌“北京2022”等會徽各個組成 部分,都做了深入修改。
在會徽修改過程中,北京冬奧組委專門請來社 會各界人士組成評議委員會,先後在3月和4月召開兩次評議會。受邀前來的全國、北京市、河北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全國總工會、團中央、全國婦聯、中殘 聯、體育界、大中小學和衍生品製造企業代表,對修改後的會徽設計方案進行評議,提出進一步修改意見。
兩輪社會評議中,各界代表普遍認為,會徽方案設計新穎,各具特色,體現了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願景,設計語言國際化,充滿活力,展現了濃鬱的中國文化元素。全國政協常委、80歲高齡的韓美林教授也參與了評議和修改工作。
本屆冬奧會特許生產企業代表陳紹樞介紹,這次參與社會評議的還有工藝美術和郵票方面等未來應用會徽的領域,大家都認為會徽設計非常前衛、國際化,也體現了中 國元素,展現了力量,在未來應用層面考慮比較周全。“奧運會徽與其他品類的標識是完全不同的,因為它要滿足市場的不同需求,比如我們的(奧運相關)產品涉 及雕塑、陶瓷、貴金屬和紡織品等,會徽給我們未來的(奧運)特許商品開發留出了很大發揮空間。”
北京冬奧組委也徵詢了國際奧委會和國際殘奧會相關部門、奧林匹克轉播服務公司對會徽設計方案的意見,並據此意見對會徽方案進行了修改。
在廣泛徵求意見之後,北京冬奧組委主席會上確定了一件會徽設計方案和一件備選設計方案。801號作品,也就是“冬夢”和“飛躍”,最終脫穎而出。
會徽具有鮮明的中國特點和內涵是對奧林匹克的又一貢獻
會徽設計者、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林存真對“冬夢”和“飛躍”的形態這樣解讀:“冬奧會是冰雪運動的綜合,會徽既要體現冰上運動,也要體現雪上運動,會徽形態 來源於冰上和雪上運動的姿態,整體外形又體現了中國漢字“冬”。同時,冬奧會運動項目與夏奧會相比,所有運動項目都借助於器械,特別是在殘奧會會徽設計 時,增加了對雪杖、輪椅等運動器械的展現。”
評委會主席蔣效愚、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 山、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等中國專家評委認為,“冬夢”和“飛躍”通過漢字和書法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奧林匹克精神完美結合,整體上動感十足,體現出以 運動員為中心和冬季運動拚搏疾馳的形象;設計色彩非常明快,手法也非常國際化,具有時代感,為今後會徽的廣泛應用,特別是立體呈現、延展設計預留了廣闊空 間。
北京冬奧會會徽之所以用 “冬”字的創意,是因為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當中,漢字是承載最多文化因素的重要基因,而中國書法則是中國最高的藝術境界之一。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杭海解讀說,對於中國人來說,中國漢字和書法具有非常高的藝術水準,易於理解;對於外國人來說,雖然未必認識這是什麼字,但可以理解書法這 種抽像表達所傳遞出的情緒。這也是中國繼北京2008年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後,在2022年冬奧會上,為奧林匹克遺產貢獻的又一個具有鮮明中國 特點和內涵的會徽。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認為,現在全世界學習漢語的人越來越多,通過用漢字元素“冬”來設計冬奧會會徽,是讓世界瞭解中國、講好中國故事的一種方式,可以讓世界對中國文化產生美感和敬意。
雖然申冬奧會徽和冬奧會會徽都有“冬”字的元素,但評審委員會的專家們認為兩者已有足夠的不同區分。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表示,冬奧會會徽比申冬奧會徽在形象的飽滿度、色彩的熱烈程度、形式的現代感以及整個精氣神上,又進了一大步。設計師在申冬奧會徽設計基礎上,進行了更深入的思考、概括、提煉和優化。
國際設計委員會主席大衛・哥斯贊曼認為,這個會徽在傳統和現代之間取得了很好的平衡。他說:“這個會徽首先呈現了中國文化,即便是不懂中文的人,也能看出它 與中國文字和冬奧主題符號之間的和諧關係。第二,它濃縮了很多運動姿態,是流動的,有很多方向感。第三,它看起來非常國際化,對於國際受眾來說,他們不僅 很容易看出這個會徽呈現的中國元素和運動元素,也能看出它呈現的是冬季運動。另外,這個會徽是可以動態呈現的,將被做成動畫的效果,它會成為一個讓人印象 深刻的會徽。”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點評說,北京冬殘奧會會徽用了一個近似輪椅的造型,把它進行變體,就是“放飛夢想”。人和輪椅的組合,組成“飛”字,體現出冬殘奧會運動員共同的追求――通過運動展現人生獨特的價值、通過運動放飛理想。
“在國際傳播當中,既要抓到普遍的心理存在和審美定勢,又要突出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事情本身的特色。這兩個會徽體現了中國元素、民族符號,特別是隱蘊在作品 中富有樂感、動感、生命的韻律,彷彿讓我們聽到了中國民間的韻律。我覺得這兩個會徽辨識度很高,傳播力很強,會成為人們對北京冬奧會的一個永久記憶,載進 世界的體育史。”
“冬夢”和“飛躍”也在運動員群體中引發了共鳴。中國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世界冠軍李妮娜說:“第一眼看見這個“冬”字,你就知道它是代表冬天、代表冬季運動。上面還有兩個運動的小人,看到這個會徽,就能想到是哪一屆冬奧會。”
進行國內外查重 國際奧委會正式批準
會徽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最重要的圖形元素,是視覺形象系統與景觀設計的基礎,也是成功舉辦的重要標誌之一。會徽不僅體現出舉辦國和舉辦城市的人文特色以及奧運會的精神實質,同時對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宣傳推廣、市場開發工作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為了確保會徽的原創性和知識產權,同時根據國際奧委會和國際殘奧委會的要求,北京冬奧組委製定了會徽查重工作方案,並於2017年4月至8月開展了國內外查重工作。
4月至5月,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對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候選會徽進行了查重,在商標註冊的全部45個類別上未發現高度近似圖標。6月,北京冬奧組委還委託 清華大學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利用英、法、阿等10種外語對與會徽相關的關鍵詞進行檢索,並對有關平面設計專業網站進行圖像採集和比對。
6月至8月,國際奧委會、國際殘奧委會分別對北京2022年冬奧會候選會徽和冬殘奧會候選會徽進行了國際查重,未發現候選會徽存在重大法律風險。至此,候選會徽的境內外查重工作基本結束。
北京冬奧組委法律事務部部長李富瑩表示,北京冬奧組委組織了專家評審、社會代表評議,專門聽取了國際奧委會和國際殘奧委會的意見,內部經過多輪研討、審議,非常審慎地確定候選會徽設計方案。這個過程實際上也是對候選會徽作品本身獨創性進行嚴格審查、多方驗證的過程。
除了對會徽在國內外進行查重之外,北京冬奧組委還在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就會徽作品進行著作權登記,並在會徽正式發佈前48小時,在國內啟動涵蓋全部45個類別的會徽商標註冊申請。
2017年11月4日,第24屆冬奧會工作領導小組審定了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會徽。
12月5日,國際殘奧委會正式認可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會徽方案。
12月6日,國際奧委會執委會正式認可北京2022年冬奧會會徽設計方案。
12月15日晚,北京2022年冬奧會會徽和冬殘奧會會徽正式亮相。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籌辦工作從此邁入一個全新的階段。
Source: Sina 新浪香港
Website: Original URL
東京奧運,國際奧委會,美國,微博,北京,香港,英國,澳門
Next 輪椅族出遊好難?小鮮肉日常引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