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城市.二】这么近那么远 一场轮椅体验
- [HK01社區]|如果受伤要坐轮椅,我不会想出街。」 A说。......
|如果受伤要坐轮椅,我不会想出街。」 A说。
|这天他与一群年轻人坐上轮椅,从薄扶林伤健营出发,沿薄扶林水塘道穿过管理站,到家乐径欣赏水塘景观,但行至近港岛径一段入口的凉亭位便要折返,因前面路段较斜,不适合轮椅使用者行走。
|这条郊游路线上落位不多,绿油油的水塘风光吸引不少人来此散步、健行。但A坐在轮椅上提心吊胆,少少斜路便要花极大力气推动轮椅,落斜坡时身边没有朋友跟着,大概早已直滚下去。
来回近2.6公里的路程,平时大概40分钟走完,这天他们却在轮椅上花了个多小时才顺利走毕。Sarah是这次轮椅体验活动的领队,不时提醒大家要注意斜坡及路面不平,更顺道介绍沿路的无障碍设施,如车闸通道、凉亭、烧烤炉等。之后,她带大家到伯大尼演艺学院古迹校园,看看附近的建筑物及博物馆,体验轮椅使用者的日常。
置身其中 一尝坐轮椅滋味
类似的轮椅体验活动已举办过数十场,每次都吸引不同背景的参加者,如老师、社工、护士等,大家除了从轮椅人士的角度看世界,亦反思自身。有护士出身的参加者指过去从不明白为何婆婆坐轮椅会喊痛,如今上了一课,发现道路凹凸不平,坐久了很不舒服。有老师分享,学校甚少教小朋友相关知识,他希望以后有机会向学生分享无障碍议题。
他们领略了何谓「这么近那么远」,譬如从伤健营去伯大尼最近的一条路是经安全岛横过薄扶林道,然而这条路车速快,普通人尚可横过,但对轮椅使用者而言则过于危险,于是大夥望门轻叹,只能行到300米外的交通灯处横过马路。返程时在另一边的交通灯过马路时又遇上难题──行人路相当窄,一些树木根部凸起,轮椅使用者难以跨越,他们只能冒着危险,在车路上行走。类似的情况在香港很常见,尤其港岛区本身多斜路,又长又窄,轮椅人士走起来极为费神。
本身是物理治疗师的Sarah,会对无障碍议题这么上心,全因Gloria这位轮椅朋友。自中学时代起两人常常外出,每次都是一场耐力赛,找餐厅、找电梯口、找无障碍通道,试过等十多转才上到电梯,那时小小的种子已在她心中发酵。2012年她参加海外工作营,目睹视障、听障人士与健全人士一起清理河道、修筑小路、打扫房间,打破她对伤残人士的想像。
回港后她又在工作中接触不少身体有障碍的病人,发现医疗制度未能解决病人的切身需要,「复康中心、医院可训练病人行路,但不少人出街还是需要轮椅辅助,我们以为送他们返屋企便解决了问题。但原来他们不会出街,他们觉得太麻烦,宁愿不出去。」2014年她与Gloria及朋友成立Wheel Power Challenge,希望透过体验活动推广伤健共融的理念。
寻无障碍通道 上山下海不是梦
他们第一次挑战的活动是到山顶卢吉道行山。卢吉道约长2.3公里,是一条平坦的行人道,可以尽览维港景色。那天Gloria坐着电动轮椅出现,她略显紧张,因为自中学旅行后她甚少踏足郊外,而她又不确定轮椅的电量是否足够,「一般人行山行到攰,其实可以继续行,勉强落到山,但电动轮椅没电就真的没电,其他人想搬也搬不动。」幸好过程尚算顺利,他们亦陆续与不同的机构,如义游等,构思更多有关社区及郊外的体验活动。譬如到观塘、深水埗、荃湾、荔枝角及屯门等地,在人多车多的情况下坐轮椅挑战食饭、行街、买餸等日常活动,事后有个男生表示,以后出街会减少低头玩电话,因为会忽略其他道路使用者的需要。
这也勾起Sarah在中环见到的趣事:「我在德辅道中行过,见到有个轮椅使用者经过,迎面而来是一群西装友,有几个差点撞到他,因为西装友不停玩手机,之后有人让路予轮椅使用者,那人也差点被另一班人撞到。」在她看来,无障碍不只关乎硬件配套,亦需要港人配合,「有些商场很好,有电梯有洗手间,但从二楼到三楼,要等十几转电梯才上到,这是甚么问题呢?假如我和Gloria出街,我们一定要搭电梯,但为甚么架电梯永远被占据了,这不是商场做得不够好,而是大众的意识有待改善。」
「对我来说,如果人家不欢迎我,我不会视之为无障碍,我不是要大家帮,而是希望可以互相配合。」Gloria说。一个友善的眼神、一次让路、一点同理心,可以令轮椅使用者更为安心。
去年,Sarah听到一位轮椅人士说很久没感受过大海,发现这些普通人视为理所当然的户外活动,对轮椅人士而言却是遥不可及的梦,她连忙筹组班底,决心打造一张沙滩轮椅为他们圆梦。可惜的是,沙滩轮椅虽然造好,但坐上去容易下陷,难以在沙滩滚动,「那次不算很成功,我们当测试香港的沙粒状态,多了解轮椅要如何设计才能行到。」她没有气馁,继续探索,「香港沙滩的沙很厚很幼,一踩便容易陷入,外国浅滩、石滩的沙较硬,亦没有那么深,轮椅辘不需要太阔都行到……」她希望改良现有的沙滩轮椅及找出更便于到达的沙滩,为轮椅人士提供多些好去处。
澳洲、美国等地已有沙滩设置斜坡道,并提供沙滩轮椅予行动不便人士直达海边,周边的无障碍设施亦甚为完善。香港政府近年虽然不断强调伤健共融、打造无障碍城市,但辖下公众泳滩的无障碍设施却「甩甩漏漏」。以屯门旧咖啡湾为例,泳滩内虽设有无障碍洗手间、烧烤场等,但欠缺连接青山公路至泳滩的无障碍通道;连接贝澳泳滩与巴士站的通道大致平坦,出入口亦设置斜道通往沙滩,惟由东涌开出的3M新大屿山巴士不是低地台巴士,轮椅人士难以到达沙滩(因应梅窝新住宅项目将于今年第三季落成,屿巴计划引入双层低地台巴士行走此路线)。
香港其实不乏适合轮椅人士的郊游路线,但是我们的公共交通系统能做到点对点接驳吗?
资料来源: HK01社區
网址: 原文网址
作者: 伍麗微
反歧视,残疾人士,无障碍设施,行山远足
Previous 【无障碍城市.一】轮椅学生与时间竞赛 追赶失去的时光 Next 久坐轮椅褥疮开花 他高烧39℃屁股险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