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伤健协会 - 体现伤健共融
- [Free Guider]香港伤健运动之起始......
香港伤健运动之起始
『由成立至今,我们的协会都是以推动「伤健共融」为目标。』香港伤健协会机构传讯及发展经理叶先生向我们介绍协会名字PHAB的由来,代表Physically Handicap and Able-Bodied,从名字中已充分体现协会的服务宗旨。叶先生继续说:『今时今日,我们不只支援肢体伤残人士,亦包括精神康复者、智障人士、以及有特殊教育需要的人士,也是我们的服务对象。』协会以推动伤残人士与健全人士在社会上享有平等参与、互相尊重、和谐共融为使命,发展多元化又切合社会需要的服务,将推动「伤健共融」由一种工作手法升华至心态改变,从而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伤健共融」,令「伤健共融」变成普罗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
多元化的服务
在2008年加入香港伤健协会的叶先生,对协会的服务可谓非常熟悉,详细解说协会在推动「伤健共融」理念和配合社会褔利界发展的服务成果。现时协会由社会福利署资助的服务大概可分为以下几类:
1. 复康服务 - 建立一个社区平台让伤残人士和健全人士,透过康乐和发展性活动、辅导和谘询、培训等服务,增进彼此了解和接纳。服务单位包括伤健中心、宿舍、辅导就业服务等,其中位于柴湾的辅助就业中心,就专门为到能参与公开就业的伤残人士而设,不但为他们提供工作技能训练,而且还会为伤残人士找寻及安排工作,并跟进就业后的支援服务。
2. 长者服务 – 香港伤健协会明白肢体伤残、视障及听障等等和人口老化有著非常密切的关系。协会营办时除提供一般社区及康乐般服务外,更希望令到一班年青长者(俗称银发族)和年老长者互相支援及合作。在区内长者不只是一个受助角色,还会邀请他们加入义工行列,凭着他们的经验及知识去帮助他人。透过健康及正面的关系,让长者过著健康的生活时,又能积极回馈社会。
3. 青少年服务 - 以沙田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为例,就是一个伤健共融的好例子,叶先生说:『整个服务中心均可以同时给予年青的肢体伤残人士和健全人士共同享用,而且协会还经常联繋区内有关肢体伤残及弱能人士的学校合作,在中心内举办各项活动,部份活动更有别于一般青少年中心,可同时让健全青少年和肢体伤残青少年一起参与。』
从社区至个人
伤健协会的服务,随著时间及社会需要的改变,也开创了一系列与时并进的服务,以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
1. 物理治疗及运动复康服务 - 一间位于大埔的赛马会伤健体适能中心,主要是帮助有需要的伤残人士及长期病患者提供各类型的物理治疗及体适能服务。另外,香港伤健协会还有一辆流动物理治疗车,定期停泊于不同地方,帮助一些距离物理治疗中心很远的伤残人士及长期病患者,希望他们在不需要长途跋涉下,也同样可以进行物理治疗。让他们在物理治疗师、治疗助理或体适能教练的督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后,能够提升自我照顾能力及融入社区。
2. 生命树服务计划 – 协会得到香港公益金赞助下设立,是一项支援「新伤残」人士的计划,什么是「新伤残」人士?就是一个健全人士因疾病或意外导至肢体伤残的最初阶段。这个计划就是从他们住院期间,协助他们面对肢体伤残的困境,以至出院后各项辅导和支援,让他们康复后可以重新投入生活。
创新的院舍服务
提到院舍服务,叶先生十分高兴地说:『在2012年香港伤健协会辖下一间非一般的宿舍正式投入服务,位于香港薄扶林名为「共融轩」的宿舍,舍如其名,舍友合共72位人士,当中包括轻、中度智障人士和肢体伤残人士,是一所智障和伤残人士混合居住的宿舍。在当年算是全港第一间混合式院舍,贯彻香港伤健协会推动伤健共融理念,宿舍配以「家庭式设计」,让舍友和一般人士一样生活。舍友需要在星期一至五的日间出外工作或读书,而晚间或周末则会为舍友提供各类型训练和活动,让他们在一个安全、完善支援的环境下独立自主地生活。』
无障碍的发展
是次访问接近尾声,香港伤健协会叶先生和我们分享了对无障碍的发展及感受,他认为无障碍社区还有很多大小事要做:『好像轮椅使用者遇到一级楼梯,上不到就是上不到;交通方面如果两位轮椅使用者希望结伴乘搭巴士去某个地方,现时每架巴士都只有一个轮椅位置,他们什么办?岂不是只能分开乘车?』所以叶先生认为现时的无障碍环境及设施,虽然已经不断进步,但是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首先希望日后所有公共交通工具,都能增设无障碍设施。
2017,踏入45周年纪念
2017年正是香港伤健协会成立45周年纪念,今年主题是「齐建共融社区四十五年」,将共融元素融入到社区每一个角落,鼓励每位社区人士和公众人士齐来参与,藉此教育他们认识「齐建共融社区」的意义,一连串会庆精选活动已从2017年1月份开始举行。
资料来源: Free Guider
香港伤健协会,PHAB,伤健共融
Previous 家+共融亲子游乐节 – 活动回顾 Next 资讯科技易达协会有限公司(A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