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傷健協會 - 體現傷健共融
- [Free Guider]香港傷健運動之起始......
香港傷健運動之起始
『由成立至今,我們的協會都是以推動「傷健共融」為目標。』香港傷健協會機構傳訊及發展經理葉先生向我們介紹協會名字PHAB的由來,代表Physically Handicap and Able-Bodied,從名字中已充分體現協會的服務宗旨。葉先生繼續說:『今時今日,我們不只支援肢體傷殘人士,亦包括精神康復者、智障人士、以及有特殊教育需要的人士,也是我們的服務對象。』協會以推動傷殘人士與健全人士在社會上享有平等參與、互相尊重、和諧共融為使命,發展多元化又切合社會需要的服務,將推動「傷健共融」由一種工作手法昇華至心態改變,從而在日常生活中體現「傷健共融」,令「傷健共融」變成普羅市民的一種生活方式。
多元化的服務
在2008年加入香港傷健協會的葉先生,對協會的服務可謂非常熟悉,詳細解說協會在推動「傷健共融」理念和配合社會褔利界發展的服務成果。現時協會由社會福利署資助的服務大概可分為以下幾類:
1. 復康服務 - 建立一個社區平台讓傷殘人士和健全人士,透過康樂和發展性活動、輔導和諮詢、培訓等服務,增進彼此了解和接納。服務單位包括傷健中心、宿舍、輔導就業服務等,其中位於柴灣的輔助就業中心,就專門為到能參與公開就業的傷殘人士而設,不但為他們提供工作技能訓練,而且還會為傷殘人士找尋及安排工作,並跟進就業後的支援服務。
2. 長者服務 – 香港傷健協會明白肢體傷殘、視障及聽障等等和人口老化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協會營辦時除提供一般社區及康樂般服務外,更希望令到一班年青長者(俗稱銀髮族)和年老長者互相支援及合作。在區內長者不只是一個受助角色,還會邀請他們加入義工行列,憑着他們的經驗及知識去幫助他人。透過健康及正面的關係,讓長者過著健康的生活時,又能積極回饋社會。
3. 青少年服務 - 以沙田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為例,就是一個傷健共融的好例子,葉先生說:『整個服務中心均可以同時給予年青的肢體傷殘人士和健全人士共同享用,而且協會還經常聯繋區內有關肢體傷殘及弱能人士的學校合作,在中心內舉辦各項活動,部份活動更有別於一般青少年中心,可同時讓健全青少年和肢體傷殘青少年一起參與。』
從社區至個人
傷健協會的服務,隨著時間及社會需要的改變,也開創了一系列與時並進的服務,以滿足服務對象的需要;
1. 物理治療及運動復康服務 - 一間位於大埔的賽馬會傷健體適能中心,主要是幫助有需要的傷殘人士及長期病患者提供各類型的物理治療及體適能服務。另外,香港傷健協會還有一輛流動物理治療車,定期停泊於不同地方,幫助一些距離物理治療中心很遠的傷殘人士及長期病患者,希望他們在不需要長途跋涉下,也同樣可以進行物理治療。讓他們在物理治療師、治療助理或體適能教練的督導下進行康復訓練後,能夠提升自我照顧能力及融入社區。
2. 生命樹服務計劃 – 協會得到香港公益金贊助下設立,是一項支援「新傷殘」人士的計劃,什麼是「新傷殘」人士?就是一個健全人士因疾病或意外導至肢體傷殘的最初階段。這個計劃就是從他們住院期間,協助他們面對肢體傷殘的困境,以至出院後各項輔導和支援,讓他們康復後可以重新投入生活。
創新的院舍服務
提到院舍服務,葉先生十分高興地說:『在2012年香港傷健協會轄下一間非一般的宿舍正式投入服務,位於香港薄扶林名為「共融軒」的宿舍,舍如其名,舍友合共72位人士,當中包括輕、中度智障人士和肢體傷殘人士,是一所智障和傷殘人士混合居住的宿舍。在當年算是全港第一間混合式院舍,貫徹香港傷健協會推動傷健共融理念,宿舍配以「家庭式設計」,讓舍友和一般人士一樣生活。舍友需要在星期一至五的日間出外工作或讀書,而晚間或週末則會為舍友提供各類型訓練和活動,讓他們在一個安全、完善支援的環境下獨立自主地生活。』
無障礙的發展
是次訪問接近尾聲,香港傷健協會葉先生和我們分享了對無障礙的發展及感受,他認為無障礙社區還有很多大小事要做:『好像輪椅使用者遇到一級樓梯,上不到就是上不到;交通方面如果兩位輪椅使用者希望結伴乘搭巴士去某個地方,現時每架巴士都只有一個輪椅位置,他們什麼辦?豈不是只能分開乘車?』所以葉先生認為現時的無障礙環境及設施,雖然已經不斷進步,但是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首先希望日後所有公共交通工具,都能增設無障礙設施。
2017,踏入45周年紀念
2017年正是香港傷健協會成立45周年紀念,今年主題是「齊建共融社區四十五年」,將共融元素融入到社區每一個角落,鼓勵每位社區人士和公眾人士齊來參與,藉此教育他們認識「齊建共融社區」的意義,一連串會慶精選活動已從2017年1月份開始舉行。
資料來源: Free Guider
香港傷健協會,PHAB,傷健共融
Previous 家+共融親子遊樂節 – 活動回顧 Next 資訊科技易達協會有限公司(A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