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向四肢伤残人士协会
- [Free Guider]「路向」是为人生道路的方向,亦是香港主要服务四肢伤残人士的非牟利自助组织。回溯至 1985年,一群热心的义工在医院发现到一群肢体严重伤残的朋友,除了身体有伤残外,思维仍非常清晰有序,但因社会缺乏相关褔利、资源、设施及家人的支援,所以只能安放他们于院舍。......
「路向」是为人生道路的方向,亦是香港主要服务四肢伤残人士的非牟利自助组织。回溯至 1985年,一群热心的义工在医院发现到一群肢体严重伤残的朋友,除了身体有伤残外,思维仍非常清晰有序,但因社会缺乏相关褔利、资源、设施及家人的支援,所以只能安放他们于院舍。
这些义工朋友觉得他们仍有表达个人自主、以自身能力服务及回馈社会的权利。故此,他们和其他几个义工组织联合起来,成立一个「路向义工团」,最初他们会到各大院舍探访肢体伤残的朋友,发掘并培训他们成为义工服务社会,在 1991 年注册成为非牟利团体,而1994年获得香港公益金资助,到了1995年正式改名为「路向四肢伤残人士协会」。
自助组织与自助小组
「路向四肢伤残人士协会」是一个病人自助组织,和一般社企及服务机构完全不相同。
协会总干事陆嘉明先生说:「服务模式是以『自助互助』形式进行,全由病人自己主导,用同路人的经验去分享教导其他的新伤者,例如怎样渡过困境等,达致互相帮助及协助新伤者尽快适应的目的。」
「肢体严重伤残的朋友,有部份是与生俱来,而另外大部份是后天因某种原因或发生意外造成的。而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变,很多时都会令到病患者及其家人都感到旁徨及无所适从,在这个时候十分需要有相关经验者的协助。」
「协会会透过曾经历的病患者,探望及讲述自身的经历以协助病患渡过其艰难的时间。除了定期探访病患者外,协会更会定时同政府有关部门开会反病患者实际需要,为他们争取合适的社会政策、应有的权益及褔利,例如无障碍的士、电动轮椅、伤残人士照顾者的津贴及就业支援等,透过政策的配合令到一众严重肢体伤残人士可以重投社区。」
「我们不希望只单方面给予病患者服务,更希望他们受助后可以回馈社会,达致自助循环,希望新的严重肢体伤残人士能尽快适应后,凭自身的经历去帮助其他的病患者。」
陆先生续说:「一般伤残人士的政策及褔利可以说比较普及和全面,但相对于肢体严重伤残的朋友来说更需要独特及针对性的支援及配套,有见及此协会会用仅有的资源尽量协助这群肢体严重伤残的朋友。
多元化服务深入的跟进服务
「路向四肢伤残人士协会」服务相当多元化,包括有康乐组、编辑组、义工组、地区互助网络小组、复康资源组及探访组等十个服务小组。共归纳成四个服务方针,包括:个案探访部、复康资源部、公众教育部、政策倡导部,另外亦开展鼓励残疾人士就业的社会企业部,达至完人服务(由受伤住院至重投社区)。
陆先生说:「协会主力工作比较重视个案探访,因为所有服务都是始于探访。我曾经以一个社工的身份去探访一些病患者,但他们完全不予理会,只问我有没有坐过轮椅、有没有试过身体瘫痪?如果没有尝试过就不要和我说话。」
「但是当协会中的轮椅义工走去他们的身边,以自身的经历分享经验所得到的结果会截然不同。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及了解后,轮椅义工便会提供一些相关的意见,令他们可以善用所属地区的支援服务,为他做好一个离院后的安排工作。」
「因路向只是一个病人自助组织,所以会介绍另一个社褔机构去跟进病患者的实际需要,而协会的义工亦十分清楚政府的资源架构,如果病患者有什么其他需要,例如就业、读书、经济问题及因意外的法律问题,协会都会凭过往的经验提供相关意见去协助他们。另外病患者如因身体状况改变需要搬家或改装家居设施,协会的义工更会带他们去其他轮椅人士居住的地方,让他们可以亲眼见到及了解如何去改装,从而可以和亲人或照顾者一同居住,增强家庭成员的信心。」
路向站在服务肢体严重伤残患者的最前线,故更了解他们及家人的实际需要,因为在康复路上,家人无私的付出及关怀居功不少,以致让患者能够更快适应生活。陆先生举一个实际的例子说:「一位全瘫病患者的照顾者,在社区裹其实是最需要被人照顾,不过经常会被人及自己忽视。因为她要长期照顾一位全瘫人士其实是非常辛苦的,故此协会于 2014 年成功争取到「严重肢体伤残人士综合支援服务」,透过服务为照顾者腾出馀闲稍作休息,让他们重拾部分的个人生活,不过协会根本无力去承接这个大项目,因此透过社署物色一些较大型及有更多资源的社褔机构,例如循道卫理杨震社会服务处、保良局等承接项目,然后协会则会和他们紧密合作,并将相关个案转介,由他们聘请照顾员予有关残疾人士。」
「协会虽然扮演一个中介角色,但我们要经常和各大社褔机构紧密联系及保持前瞻性。为使用者发声及反映实际需要,希望这样可以带出更多讨论,成就一些新的计划出现。路向很清楚自己的定位,不会每件事都会亲身去做,好像一位会员朋友找协会去协助装修家居,虽然我们并不拥有油漆、木工、安装水喉及电力的相关知识,但协会会利用社区不同的资源找到合适的人选,最后完成整个服务。」
公众教育vs成本效益
「路向」十分鼓励残疾人士就业,亦会为其提供相关协助。
陆先生说 : 「大概10年前开始,协会就探索了一些适合身体活动能力有限的伤残人士的工作方式,成立了一个社会企业。在配合现有中心内的资源下,开拓了更多严重肢体残疾人士的就业职位。当时,我们主力发展网页及纪念品商店(以水晶为主)的相关工作,透过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我们与深圳「中华残疾人服务网」合作聘请两地残疾人士发展网页及动画制作业务,善用深港两地伤残人士的设计才能。」
「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协会发觉香港的情况和内地相差非常大,以成本效益而言,完全找不到竞争优势,故此开始尝试转营及找自身的长处。在2014-15年获社会福利署 「创业展才能」 计划的拨款港币二百万元作为业务的起动基金,成立「逆境商数 AQ培训计划」,因为每个伤残人士都拥有自己的抗逆经历,希望透过他们自身的经历加上专业培训及知识,让他们能够进身商界及人力资源公司做培训工作。」
「公司曾走访中港台,到各大公司举办分享会,希望每位伤残人士能够找到自身长处,并透过训练、课程体验及工作可以令到他们开阔眼界,公司发展至今已接近3年,总算是可以自负盈亏。」
「于2007年中旬,本会先曾与「泗和栈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商讨聘请严重肢体伤残人士方案,推出「伤残人士在家就业计划」,即雇主无需改动公司设施,而残疾人士则在足够的支援下,一方面安坐在无障碍家中,一方面投身社会工作。但是碍于石油工程有限公司规模太细只能聘请2-3名残疾人士。协会尝试和其它公司商讨,但是未能成事,只因部份企业见到轮椅人士的伤残之处而不能看到他们的能力;另外就是成本效益的原因,他们认为既然要用同等的价钱,为何要聘用伤残人士?这些只能从公众教育开始令他们重新认识残疾人士。」
生活上的小遗憾
访问接近尾声,陆先生和我们分享对无障碍的设施及感受,他认为政府在很多方面比较审慎,很多时候身为伤残人士协会总干事的他会更为著紧。
他认为事情可从两方来看,一方面是如果人的态度没有作出改变,环境如何无障碍亦没有大用,因为伤残于人的心里都是充满障碍。
例如一部升降机开门的时候,所有人会立即冲入去,完全不会礼让给伤残人士优先进入,就算是先让伤残进入的,有些都不见得是从心而出,只是有人要求他礼让而已,所以只要一天,人的心里软件没有任何改变,硬件的无障碍设施是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路向」会经常举办一些体验计划,让健全人士试做一天轮椅友,事前不会通知任何人或机构,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当中的难处。协会只想带出一个讯息,礼让绝对不是什么恩赐,希望他们可以作出合理的选择,例如,为什么自己有能力而不去选择扶手电梯或楼梯,让一些没有选择的伤残人士优先乘搭升降机。协会希望能多做一点公众教育,让他们身同感受,了解更多伤残人士的需要。
而另一方面是硬件,政府于2008年作出检讨及制订「设计手册:畅通无阻的通道2008」后,一直至现在还没有更新,希望有关方面重新制订无障碍手册,让更多公、私营企业能够跟随指引,作出改善。
如果所有地方都设计成无障碍的环境,其实不单是轮椅人士可以使用,而是可以令所有人都可以受恵共享,例如怀孕妇人、婴儿手推车及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但现时很多地方都没有无障碍通道直达,令很多轮椅朋友完全没有任何选择,如选择自己想用餐的餐厅,这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
其实还有很多令轮椅朋友不快的事,例如买衫试身及想去发形屋剪头发等等,这都是大部份轮椅朋友生活上的遗憾。
陆先生最后概括说:「软件方面希望教育下一代及所有人士,硬件方面有代观察,希望香港政府能增加多资源及支持无障碍交通的基建发展。」
如想了解更多关于路向四肢伤残人士协会的服务或活动,请浏览 http://www.4limb.org
资料来源: Free Guider
路向四肢伤残人士协会,Freeguider
Previous 伤健演活剧团的炼成 Next 无障碍外游 - Birds of Glory 小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