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潮玩運動】新興運動地壺是冰壺變奏版 講究布陣鬥智並非鬥力
    【潮玩運動】新興運動地壺是冰壺變奏版 講究布陣鬥智並非鬥力
  • 陳浩源見小朋友放下手機玩地壺玩得開心投入,喜出望外。
    陳浩源見小朋友放下手機玩地壺玩得開心投入,喜出望外。
  • 整套地壺工具$3,000-$6,000不等。有趣味、易玩、易為人接受。
    整套地壺工具$3,000-$6,000不等。有趣味、易玩、易為人接受。
  • 地壺為全方位共融運動,不會太受能力上影響表現的項目,因此男女老幼、傷殘健全者一樣可參與。
    地壺為全方位共融運動,不會太受能力上影響表現的項目,因此男女老幼、傷殘健全者一樣可參與。
  • 少數族裔小朋友開心參與,藉此重倡多層次的共融。
    少數族裔小朋友開心參與,藉此重倡多層次的共融。
  • 地壺底部有3個滾輪,發壺時力度及角度要考量。
    地壺底部有3個滾輪,發壺時力度及角度要考量。

地壺是冰壺的變奏,同樣以圓形壺球在平滑地面上進行,玩法與計分方法都相似,是一講求策略的運動。但地壺可用工具棍甚至坐在椅上把球投出,令參與度大大拓闊,不良於行的殘疾人士,亦可參與其中。

香港地壺傷健協會大力推行,特意由殘疾人士擔當導師角色,把傷健共融切實付諸行動。

2014年俄羅斯索契冬季奧運會,其中一個項目引起大家注目:球員半蹲在冰上,雙目聚精會神望着前方,擲出壺後,兩位手持刷子的隊員,一邊往前跑,一邊快速掃刷冰面,為壺開路,這就是冰壺運動。

地壺(Floor Curling)由冰壺衍生而來,稱為旱地冰壺或地上冰壺,香港地壺傷健協會創會會長、十大傑青陳浩源(Daniel)指出,早在80年代,人們覺得冰壺幾好玩,又適合不同人士參與,不如其他運動般追求速度、體力那麼鮮明,惟因場地所限不能輕易玩到冰壺,於是有人在地上嘗試畫上像冰壺的活動界綫,製作一些有輪子的壺球,成為地壺的雛型,在加拿大及美洲盛行。

地壺是冰壺變奏

2018年後,不少中小學也開始玩地壺,本身是輪椅羽毛球運動員的Daniel開始接觸這運動,也算是緣份。當時他以運動員身份,獲香港遊樂場協會邀請成為新興運動大使,其中一個項目便是地壺。當他第一次接觸這運動,覺得易玩易上手,傷殘人士也可輕易玩到,便萌生發展及推廣地壺的想法。

「我是輪椅運動員,想身體力行去展示,地壺這運動是適合傷殘人士玩。當遇到地壺,我像遇到寶般,終找到一樣對體能和身體要求不算高的運動。也是一個上佳工具,去達致傷健共融的目標。」他一問之下,原來很多人對此有興趣,籌備了半年時間,下月迎來第一個香港地壺比賽,打後的大型比賽也陸續有來。此外,香港地壺傷健協會每個星期都舉辦免費地壺訓練班與眾同樂,與此同時,也和一些學校磋商,期望待九月新學年開展後,會把地壺融入課堂或課外活動中。

地壺賽制,簡略而言是在長11米闊1.6米長方蓆上的發球點發球,大部分的玩法是3人一隊,雙方每人輪流發兩球,當12個球發完比賽結束,計算距離中心點最近的顏色球分數,最多接近中心點的為之勝出。根據時間,玩兩局至8局不等,十分彈性。

Daniel回想最初接觸運動時以為很簡單,深入玩時方知道並非那麼簡單。「像上述說,每隊發出6個壺,隊員會布陣,如製造障礙、破壞,令隊方難以進入中心點。不少運動是以鬥力為主,高一個層次是鬥志鬥力並重,地壺則是一個鬥智並非鬥力的運動,所以適合傷殘人士參與。」

變化多 彈性大

地壺玩法看似簡單,Daniel表示,其實也易學難精,因賽事講求策略及隊員配合和溝通,玩得好也要經過苦心訓練,用心合作,他說玩得出色的隊伍,隊員彼此間都是充滿默認。

香港出名多「土地問題」,長11米闊1.6米長方蓆,把它攤開進行長地壺運動,需要一定空間,Daniel與團隊構思如小朋友力度不足,把賽道縮短一些,使學校課室或運動場壁球室都可放置得到。另外賽制是3人一組,有學校曾反映能否增添人數,組隊參與時更能體會團隊精神。「平日賽道及人數可彈性一些處理,目的大前提讓更多人接觸此運動,易於推廣。當然到真正比賽時,所有規則要回復正統。」

傷健共融運動

Daniel除希望地壺能讓參與者體會團隊精神,最大目標是達致傷健共融。「我們想增添傷殘人士的自信心,所以讓他們當地壺導師,到社區不同地方及學校開班,教導同道人及健全人士打地壺。此舉的相的,起碼傷殘人士不是Taker(索取者),而是一個有貢獻的Giver(給予者),也從中教育小朋友和參與者知道,傷殘人士並非無價值,也不是甚麼也要人幫。

在固有觀念下,身份好像調轉了,甚至有人提出,應否由傷殘人士教我呢?傷殘人士在生活中習慣讓人幫,自尊心會較低,當他們的身份因地壺變為導師,會讓他們重拾信心。傷殘人士導師自信的樣子令我好深刻,他們遇到的挫折太多,懷着自信滿滿的模樣是不常見的,唯獨是在地壺場上。」

除傷殘人士外,參與者尚有外籍人士、少數族裔,藉此重倡多層次的共融——傷健共融、多種族共融、長幼共融。他說,不是很多運動能做到如此多層次的共融,一些講求速度和力量的運動,傷殘人士未必可參與其中,更難勝任導師的位置。此外,如一些活動玩法複雜度高,小朋友及長者未能易於應付,地壺正好是一種易教易理解容易參與兼有團隊精神的運動。「我有時不當地壺是運動,而是一個平台,讓不同的人拉近在一起。」讓弱勢者重拾自信、爭勝心。

地壺這新興運動未成國際賽事,Daniel希望日後長遠可成為正規運動,躍上比賽舞台。

導師與參加者心聲

地壺導師:阿明(43歲)天生雙腿肌肉萎縮


學了地壺4年,覺得好玩之餘,也感謝香港地壺傷健協會聘用我做地壺教練,可以玩到我自己鍾意的運動,又可以自力更新。其實地壺是一種容易上手、但要打得好需要多些時間和心機訓練的運動,玩得好的話其實很講究與隊友的溝通及策略,需要默契同團隊配合得好才可爭勝。

自己玩同教人有極大分別,玩只需要練習下就可以上手;但教人需要一定玩地壺的經驗,發壺姿勢、力度、策略……怎樣做到手腳協調、大人同小朋友要如何配合等等我們都要考慮。教人玩,也令我增加了自信心。

因為不是所有運動都可以傷殘人士同健全人士比拼,例如跑步、游水都無同樣先例,但地壺可以,因為可以透過這個運動,可以讓健全人士更加了解我們傷殘人士生活中的困難,與健全人士成為隊友,互相多了解。

參加者:Anglia(11歲)少數族裔小朋友

之前無玩過地壺,這運動給我莫大新鮮感,因之前無試過會與不同年紀的人組隊一齊配合打比賽。第一次玩我都只是試了兩次,就可以中到圓心,好有成就感!

平時我有打籃球、羽毛球,但難以贏到比我年紀大的人,因為體力上追不上他們,但地壺我可以贏到我姐姐,所以我現在愛玩地壺多些。

之前都無認識過傷殘人士,從地壺知道他們玩得很出色,盡管我們語言不同,但他們會認真聽我們慢慢講,令我覺得投入這運動好開心。

香港首屆傷健地壺比賽同樂日及免費地壺體驗日

地壺是新興運動,7歲至90歲都啱玩,想一試地壺有幾好玩,機會來了!以下由香港地壺傷健協會舉辦的地壺體驗日,現場有教練專業指導,費用全免。

活動日期:7月17日星期六 10am-8pm
地點:麗港城商場地下圓形中庭

資料來源: Topick.hket

網址:

作者:

相關標籤 - 運動,正能量,殘疾,運動員,傷健共融,運動,興趣 運動,正能量,殘疾,運動員,傷健共融,運動,興趣



留言

用戶圖片
留言框
我的圖片
留言框
Previous 蘇州大學「輪椅博士」畢業 曾研發全景無障礙地圖助殘障人士出行 Next 【堅毅學生】腦癱中六女生不甘一世坐輪椅 發奮考DSE盼讀特殊教育助同路人

已成功加入收藏

我的標籤

登入

請先登入方可進行此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