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健康服务先行者 - 利民会
- [Free Guider]精神健康服务先行者 - 利民会......
精神健康服务先行者 - 利民会
利民会源于英国,于一九八四年在香港成立,为一间非牟利社会服务机构。利民会为国际利民会连系会员机构。国际利民会总部设于英国,乃一世界性之连系网络。由分布世界各地、抱有推动精神健康、社区照顾等共同目标之非牟利机构组成。
注册社工Julie说:「成立初期我们引入英国运用的社群式治疗法协助康复者可以在社区稳定地生活,在1984年开办首间自负盈亏的中途宿舍『荫苑』,让康复者可以更快的融入社区,过著平等、大同及包容的生活,利用这种模式亦令精神病患渐渐地认识自已、如何和家人相处及药物的管理,可以在没有医护人员监护下学习食药的依从性,希望他们稳定地重新投入社区生活。」
发展初期,利民会以中途宿舍服务为主,到1987年开办第一所由政府资助的中途宿舍 - 环翠之家,其宗旨是希望促进社区精神健康及照顾服务,亦为精神及情绪受困扰的人士提供支援及复康服务,结果非常成功及得到各界支持。
翌年成功和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合作,成为香港最早期将精神健康服务引入国内的机构,起初主要服务对象多为病患者家属,开办各类服务型的组织,以往利民会主要角色是提供建议及开创新服务,时至今日合作依然维持进行,不过会投放更加资源于前线工作。
创新服务 各界支持
高级业务经理Sally说:「利民会主要服务都是扎根香港,踏入90年代首创开办综合职业复康中心 - 新翠实业社,主要服务对象是精神病患者及智障人士,工场主要承接货品加工生产,例如著名品牌『3M』更是多年来全力支持新翠实业社。」
「加工的收入会每月支付津贴给他们,和外面工场的工人一样,同样需要遵守工场规矩,准时上班、落班打卡、迟到没有勤工奖,还有自行搭车上班下班,午餐亦是自费的,但是他们在这里工作只是属于训练的一种,所以没有退休制度,所以只要他们愿意及有自理能力就都可以一路做下去。」
Julie继续说:「利民会现在有三大主流服务,包括宿舍服务、职业复康服务及社区支援服务,另外亦会因应服务使用者不同的需要而新增服务,例如我们在2008年自资开办「展望热线」,为受金融海啸打击或其他问题而有情绪困扰的人士提供情绪支援,因当时没有任何机构专门做情绪上的支援服务,我们唯有挺身而出,及后发觉这类型服务有延续的需要,时至今日服务已改名为「即时通」,亦有一些家属服务,包括利民家庭学社、天粮网、利民健康农庄及食物银行等不同服务。」
「踏入2009年与九龙医院合作营办 - 红棉社,是以会所模式运作的社区复康服务,以会员制的康复者自行营办,所有事情都是他们自已处理。这个服务原创于美国,现时在欧美、澳洲及东南亚这类型的服务都非常成功。翌年社区精神健康服务重整为精神健康综合社区中心,起初是试办模式,及后试办成功服务已经恒常化,现在社区中心已改名为友乐坊。」
Sally说:「利民会现时有很多服务项目都没有政府资助,虽然很有需求及口碑,但都在艰苦的情况下维持经营,希望可以得到社会人士各界的支持,从中可以得到基金支持或商业机构赞助以延续这些有意义的项目,2019 将会是「利民会」成立35周年会庆,希望服务可以更进一步,可以继续为社会共融尽一分力。」
生命影响生命 - 朋辈支援员阿强
朋辈支援员阿强:「几年前,当时我需要定期回港岛东区医院覆诊,有驻院护士害怕我经常收埋自己,会变成宅男,所以转介我去开始参加友乐坊的活动。因家族遗传,自小已经有对污糟的恐惧,到了中学时期病情更加严重,会令我时常情绪紧张及思考能力变差而影响学业,之后到了和女朋友分手,令病情加速变坏,求医后确诊证实患有强迫症。」
「当时病情非常严重,经常会手震及心跳,令到身体情况很差。现时回想起,当初病情很早出现,但碍于当年社会环境,不想被标签为精神病患者,所以迟迟不愿意去看医生,一直维持了数年,如果当初可以及早求医的话,相信现时的情况可能会更好。」
「参加利民会后,在社交方面确实帮助了我很多,一般病患者很少留院接受治疗,庆幸有这类型的社区支援服务,可以协助我们这些情绪病患者可以慢慢的重投社会。自从加入利民会后,我积极参加各类活动,近两年得知友乐坊聘请朋辈支援员,需有复康经验的人士协助,用自已的经历去帮助别人,我认为可以用我自身的经历去帮助其他人,以生命影响生命,而我很幸运地受聘加入工作直至现在。」
Julie赞扬阿强说:「阿强曾经在宿舍服务,发觉宿舍的使用者经常早出晚归甚至不回宿舍,令大家很担心,便和委员会商议开了一个Whatsapp群组,让宿舍职员和使用者可以更有效联系,当使用者未能准时回来,便需要用Whatsapp通知职员已经服药,更可以在晚上回宿舍途中互相倾谈解闷,令大家的工作轻松不少。」
谈到未来的计划,阿强说:「我不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首先会检讨自已及改变现时的情况,对精神病或伤残人士我都希望可以为社会做些事情,令外界改变对他们的看法。因为自小很喜欢做科学上研究的工作,但碍于家人的反对始终没有机会,因为他们感觉我很蠢钝或想逃避工作,这是一个最难忘的事情,所以很希望未来可以做一些发挥创意的工作。」
无障碍需要人人多行一步
最后阿强和我们分享了一些对香港现时的无障碍设施的看法:「香港很多旧式建筑物都没有无障碍设施,好似我现时居住的兴华村,从地铁站回家的路上会发现有很多石级,一般老人家会行得很辛苦,另外行人天桥亦非常狭窄,经常会出现挤塞的情况,不太适合轮椅人士通过,如遇上心急的人,他们会冲过去,很多时会撞到一些老人家,对比外国的无障碍设施,他们地方较大甚少高楼大厦,所以无障碍设施都比较好,相对于香港地少人多,想兴建多些无障碍设施会比较因难,但希望可以继续改善,追上外国。」
Sally补充说:「近几年政府的社会规划已经会更注重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例如房屋处和建筑处都有很多新指引,亦加强了公众宣传,如刚拍摄了一辑广告,希望一般人可以让伤残人士或有需要人士优先使用的升降机。事实上,很多人士都会滥用无障碍设施,希望未来政府可以加强社区教育,人人可以礼让设施予有需要的人士使用,人人多行一步。」
Julie接著说:「非常同意Sally的说法,最重要是加强社会的公民教育意识,希望每个人多出点力及多发声,令到现时的无障碍设施运作得更好,同时我亦见到政府现时都有鼓励机构聘用残疾人士,给予每位残疾人士两万元增添辅助设施,但是很多机构都没有申请,因为资助太少未必足够添置器材或改装地方,另外批核的时间亦太长,令到很多有心的机构望而却步。」
「我认为环境气氛及配套非常重要,对于无障碍设施,很多人第一时间只会联想到轮椅人士,但是还有很多各种的伤残人士,例如视障及听障,现时还有很多部份的无障碍设施基本上仍需要别人协助使用,说不上真正的无障碍设施,另外还有视障及听障的无障碍设施相信非常缺乏,希望未来可以多利用活用科技去将不同无障碍设施优化,令到多一些伤残人士受惠。」
如想了解更多关于利民会的服务或活动,请浏览 http://www.richmond.org.hk/
资料来源: Free Guider
利民会,新翠实业社,Free Guider
Previous 无障碍运动最前线 「The Park Fitness」 Next 「发现号」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