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香港复康谘询协会
    香港复康谘询协会
  • 香港复康谘询协会
  • 香港复康谘询协会
  • 香港复康谘询协会
  • 香港复康谘询协会
  • 香港复康谘询协会
  • 香港复康谘询协会
  • 香港复康谘询协会
  • 香港复康谘询协会
  • 香港复康谘询协会

香港复康谘询协会 (Hong Kong Rehabilitation A & E Association Ltd) 为政府注册的非牟利慈善机构,以推动关怀复康伤病患者的工作为己任。总干事刘世明先生忆述创会的开端,是有感香港整体的复康政策潜在一些缺点。当时因工作上的机缘,巧遇上几位资深社工及专业人仕,在不谋而合的理念上,均感到社会上有一些较小规模的病人及相关组织在缺乏资源及组织性的辅助下,未能完全发挥对有关病人的协助,与此同时也欠缺了向政府申请相关资助的经验,如要赶上这个阶梯去扶助遇到困难的病人时,就恐怕需要一段颇长的时间去摸索。由于组织这些病人自助机构的热心人士,大多是一些长期病患者的家人和朋友,他们要付出很多的工馀时间和了解病人的需求,相应也承受了不少的心理负担,因此我们就以此为一思考的起点,尝试建立一个以关怀不同复康工作的机构,盼望整合和能提供一些综合性的服务,联系不同的组织力量尝试团结起来,建立一个可以为他们争取到更多资源和能力去推动复康工作的团体,令更多有需要的弱势社群和组织受惠。」

多一分力,添一分爱

凭著『多一分力,添一分爱』的信念,我们建立了香港复康谘询协会。在成立初期,协会便已经得到了很多善长及几所机构的支持,营办得以顺利展开。其后更成功添置两部标准设施的复康巴士,专为一些长期病患者及相关复康团体提供服务。2005年正式得到政府认可,成功注册成为一所非牟利的慈善机构 —「香港复康谘询协会」。

在营运初始,协会以有限的人手处理不同伤病患者的设身问题,与此同时,也要筹划不同的活动,因此必须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协助方能完成工作,而我们在深层和前线的工作里,观察到社会上的资源非常零碎,于是逐渐透过扮演转介及统筹的角色,协助社区上一些规模较小的团体和自助组织筹办活动及提供资源。刘先生忆述说:「曾经有一所瑞士轮椅呔厂房捐赠共两吨的轮椅轮呔给我们,其后我们构思了『劳辘社区更新计划』,让社区上有需要之人士申请免费更换轮呔服务。由于反应热烈,及后我们更安排复康巴士走访全港,爲有需要的老人院舍及复康机构提供换呔服务。」时至今日,他们仍然坚这个岗位,更构思出不同计划不停推动助人自助的精神,例如:『劳辘社区更新计划』、『复康器材借用计划』、『艺术展能计划』等,希望透过与商界紧密合作,藉此有效地配对资源,帮助更多有需要复康病患人士人。

善用社会资源,为复康人士,为环保出一分力

要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回收及重用也是一个将资源变成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刘先生说:「我们作为社会上其中一个分配资源的角色,有责任把资源用得其所。有不少求助个案都需要复康辅助器材来协助日常起居,小至拐杖、助行架;大至吊架、医疗床等,这些器材都影响著复康人士及其照顾者的生活质素及起居便利程度,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懂得寻找和申领这些资源或更甚的没能力购买相关器材;另一方面,有不少机构每隔数年甚至一年便会更换一批复康器材,这些簇新的器材仍能正常运作,但它们可能已被弃置,我们从环保理念和资源运用的方向考虑后,便构思出『复康器材循环再生计划』,目标是希望回修个人或机构的复康器材,加以整固及维修后,便转借给有需要的人士或机构。『复康器材循理再生计划』非常成功,由2007年起到现在,有不少个人或医院都曾将器材转赠予我们,有赖他们的慷慨捐赠,使我们每年能服务多达400个个案,器材在社区上的流转率亦相当理想,同时也推动了社区上的环保理念。

刘先生表示这个计划多年来耗费的资源并不少,皆因回收复康器材也需要支付运输费和租用仓库的费用,器材也要定时清洁、修理及保养,所以支出的经费也做成一定的压力,不过协会的理念是希望回馈社会,所以时至现在,协会仍坚持在这服务上是不收取任何费用。而回收计划在今年更扩展至回收乐器及食物,盼增加服务类型,让更多复康人士受惠。

社区教育,薪火相传 

除了为复康人士提供各类型的服务,协会也非常重视社区教育,他们会为不同中学提供和策划义工训练课程,希望将无私助人的精神及知识从小灌输给下一代,从而协助社会推动伤健共融。

刘先生忆述牛头角下村的一次义工探访活动:「事源牛头角下村快将搬迁清拆,该区的地区中心与我们合作举办一个名为『护老之光明行动』,配合公共屋邨的搬迁计划,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活动予一些快将迁至新居的独居长者。其中我们安排了一队义工队帮助独居长者清洁居住单位的窗户,使单位内保持充足光线。由于大部分义工都是家务新手,在清洁时难免有点『鸡手鸭脚』,但对于平时『不沾阳春水』的他们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体验。透过清洁窗户过程中的互动,让义工关怀长者,了解他们的日常起居和人生经历,以及退将在搬迁遇到的困难和需求,并在活动总结时汇报给导师们和负责之社工队伍,务使义工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能从受助者身上吸取人生经验,对义工的成长有正面的影响,实践助人助已的精神。」

福利权益,个个要识

协会相信人权是普世的价值,是每个人与生俱来平等享有的,所以他们会爲一些长期病患者、残疾人士、因交通意外或因工受伤的复康者,提供社工会谈及当席律师的义务法律谘询服务,当中包括:协助申请法援署的法律援助、政府或非政府的援助基金;协助老人综合院社讲解遗嘱安排、离婚抚养等谘询服务,服务不分性别、阶层和种族。2011年开始,南亚裔的复康人士也是协会的服务对象之一,在数年间录得求助个案有增加的趋势,于是特意聘请能操流利广东话及英文的南亚裔人士,作为沟通桥梁,协助他们与不同机构团体协调、翻译及填写各类型文件,让受助者准确明白福利和法律制度对他们的保障范围及其责任,另一方面亦爲他们举办各类活动,例如:南亚复康人士足球比赛及南亚季刊“EM Voice”等等,此等服务都有赖政府各相关机构的协助。

仍然有改善空间的无障碍社会

刘先生说:「眼看近几年,无可否认是多了很多无障碍设施,例如升降机、通道、斜道及一些新建的筑物都会预留空间兴建相关设施。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大家白天在街上偶有都会见到轮椅使用者,但到了晚上就少之又少,可能因为他们有很多顾虑,例如:公共交通工具的无障碍设施不足,不是每辆巴士都配备斜台,小巴更不用说,就算有斜台都只有一个轮椅位。虽然现时很多运输机构都『说』要增加设施及座位,不过希望不要空谈,而是要实际推行。」

刘先生继续说:「前几天,有一位复康人士来探访我们,在闲谈中他批评无障碍计程车,因通常这些计程车都需提早预约,但经常性迟到及服务态度亦非常恶劣。有很多伤残人士都对此项服务抱有疑问及怨言! 」作为一间运输商营机构,很多地方都没有充分考虑伤残人士的需要,结果有部分无障碍设施只是有形无实,不能真正的供伤残人士使用。

刘先生说:「香港现时的无障碍设施虽然已经改善很多,但是每区各自为政,只是顾及区内人士受惠,没有深层考虑如何将它们扩展并联系起来,就好像每个地铁站都设有无障碍通道可以直达路面,但不是每个人都住在地铁站附近,所以在返家之路上仍是困难重重。」

刘先生续说:「希望所有公共交通机构都可以重视这个义务责任,将各区交通设施无缝的衔接起来,令所有残障人士都可以真正受惠。」余先生补充说:「现届政府需要多点推动无障碍运动,而协会本身亦会更著重推动社区教育,例如会安排学生义工定期探望不同的服务对象,希望能从中了解残疾人士的需要,长大后知道怎样和残疾人士相处,甚至为他们争取更多设施给予残疾人士。」

2017 香港复康谘询协会的展望

踏入2017,协会仍然将重点发展围绕著复康艺术与音乐。而在访问当日,协会就刚推出了一个新的计划为「乐器重生计划」,希望将回收得来的旧乐器清洁并修理后,再转赠给残疾人士、复康人士、复康机构和特殊学生等,希望令到每件乐器都得以重生。协会亦会定时开办各类乐器课程,并提供二手乐器给予每一位学员,让他们能以低廉的价钱去学习乐器使用。协会希望每个人,不论年龄、性别、种族、经济和健康状况,都可以有接触音乐的机会,并相信音乐具有克服身体障碍的力量,能为他们的复康路上增添音乐及色彩。

资料来源: Free Guider

相关标签 - 香港复康谘询协会,乐器重生计划,复康器材回收及借用服务,Free Guider 香港复康谘询协会,乐器重生计划,复康器材回收及借用服务,Free Guider



留言

用户图片
留言框
我的图片
留言框
Previous 香港路边伤残泊车位搜寻器 Next N世代计划 - 蚁工之路

已成功加入收藏

我的标签

登入

请先登入方可进行此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