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笔者儿时在公共屋邨长大,家里地方小,整日流连游乐场,一句简单、直接的开场白「可唔可以受埋我玩?」总能让互不相识的孩童打成一片、蹦蹦跳跳。
曾几何时,香港的游乐场设计走在世界潮流的尖端。早前阅报发现(详见〈50年前港有超前卫游乐场 美建筑师:香港比美国更开放〉一文),在60年代,马会曾捐款15万在葵涌石篱兴建过一个色彩斑斓、融合雕塑及几何图案元素的游乐场。从图片看来,游乐场不落秋千、滑梯、摇摇板之俗套,更像著名西班牙建筑大师高第(Antoni Gaudi)吸引全世界的名作Guell公园(Park Guell)。
优质的游乐空间不但能提供孩童所需的活动空间,更是学习社交、建立友谊、自信及探究世界的好地方。近年,世界各地更有将「共融」的概念套用在游乐设施上,设计出趣味盎然兼无障碍的游乐场。例如,美国加州兴建了一个由无障碍游乐场专家、家长及几位成年残障者共同设计的Magical Bridge Playground,充分把「Everyone Can Play(人人可玩)」的精神实践出来。设施包括方便轮椅人士的地面物料和可使用的树屋及滑梯,让视障儿童感受的互动音乐体验区,更有让自闭症孩童因应需要躲起来的休息处。
看到外国的例子,身处香港的我们又希望小朋友在甚么样的游乐场成长呢?在去年,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宣布屯门公园引入「共融游乐场」概念,以沙和水作主体玩乐元素。除了刺激好玩的元素,该游乐场更会加入能照顾到不同年龄、能力儿童的设施,例如方便轮椅人士使用的摇摆旋转设施、滑梯、攀爬架、敲击和触感活动组件,让健全与残障的小孩都能一同享受到感官刺激、社交学习。大家都期待屯门公园这个升级游乐场于今年的启用。

香港是我们的家,公共空间是我们家的一部份,公共空间的设计在在反映出我们的文化身份(cultural identity)和精神追求,60年代可以有放在今天还是大胆创新、不落俗套、香港可以(can do spirit)的设计,今天呢?敢吗?

资料来源: 蘋果日報

网址:

相关标签 - 公共屋邨,共融游乐场,共融设计,无障碍 公共屋邨,共融游乐场,共融设计,无障碍



留言

用户图片
留言框
我的图片
留言框
Previous 长照人力缺很大 全国还需一万多人 Next 轮椅族专属歌剧院 沉醉张正杰大提琴声中

已成功加入收藏

我的标签

登入

请先登入方可进行此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