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旅遊 > 歷史古蹟
九龍寨城公園
九龍寨城公園座落於本港最具歷史性的地點之一,原址為九龍寨城。一九八七年,香港政府與中國政府達成清拆寨城的協議,並於原址興建公園。而公園將盡量保留寨城一些原有的建築物及特色。清拆工程於一九九四年四月完成。在清拆期間,一些寨城的遺跡被古物古蹟辦事處發掘出來,並揉合在公園的設計中或予以保存成為展品,以供遊人欣賞。整個發掘工作的最大收穫是兩塊於寨城南門(此乃寨城的正門)出土的花崗岩石額,它們分別刻有「南門」及「九龍寨城」字樣。其他的遺跡還包括原來寨城城牆殘存的牆基、東南兩門的牆基、一條沿寨城內牆走的排水溝及旁邊的石板街。其餘的文物如三座炮、石樑、對聯及柱礎等亦被一一保留下來。......
中環都爹利街及煤氣路燈
位於中環都爹利街南端的花崗石石階,其確實建築年份已不可考。但從舊日的香港地圖所見,石階於一八七五至一八八九年間已經存在。根據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的記錄,石階兩端的四盞煤氣路燈,自一九六七年起已成為本港僅存仍然提供街道照明服務的煤氣路燈。 都爹利街煤氣路燈由塞斯公司製造,屬羅徹斯特雙燈型號,燈柱較短,以便於安裝在石階的護欄上。路燈原先用人手點亮,現已改為自動操作。......
終審法院 / 大葛樓
由於英文「Court」近似粵語「葛」,故亦稱「大葛樓」。啟用初期僅設3個法庭,被批評是極大浪費。當時,法院由1名首席按察司和1名最高法院法官主理,若任何人對他們其中一人的判決不服,則由二人組成合議庭進行上訴聆訊。日治時期,大樓改為憲兵部本部,並加建拘問室等。戰後,法官人數增加。大樓於1970年代加建隔間,以容納共7所法庭,地方不敷應用,因此計劃搬遷。1978年,大樓受地鐵遮打道工程影響結構受損,要關閉進行緊急復修而遷往維多利亞地方法院,1984年再遷往金鐘法院道現址。大樓在落成之初,是香港的最高法院,昔日所有的重要聆訊都是在這裡進行。大樓曾經在1985至2011年期間成為立法會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