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儿童共融活动的先行者
    儿童共融活动的先行者
  • 总监Kris Tong - 青少年共融大使
    总监Kris Tong - 青少年共融大使
  • Project SHINE (少数族裔青少年职场共融体验计划)
    Project SHINE (少数族裔青少年职场共融体验计划)
  • 「运动零界限」健球活动
    「运动零界限」健球活动
  • 亲切共融龙舟队
    亲切共融龙舟队
  • Project SHINE (少数族裔青少年职场共融体验计划)(1)
    Project SHINE (少数族裔青少年职场共融体验计划)(1)

「亲切」成立于 1979 年,适逢1979年是联合国国际儿童年,「亲切」成立初期目的就是希望为社会上的基层儿童提供免费的康乐活动,有助其心智发展。在营办初期,活动主要对象是贫穷及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带他们去郊野公园、海滩、放风筝等,资助义工们组织不同外游活动。因此在早期的「亲切」以风筝为徽标,寓意小朋友可以拥有一个无忧无虑、愉快的童年。
 
在访问中,亲切 TREAT 总监汤崇敏(Kris Tong)表示,在香港80年代初期有感,基层、新移民和身障的儿童在香港为数不少,他们都很难找到外出和有益身心的活动。因此「亲切」将服务范围扩展,由80年代开始时常举办康乐日营,带他们到不同的公园游乐,增加他们的活动机会,也为推动香港儿童身心发展出一分力。

特别「亲切」的服务
 
在80年代,由于香港是第一收容港的关系,有大量越南难民,Kris说:「『亲切』是香港少数慈善机构能够进入难民营提供服务的机构。眼见难民营内一家人住在几尺的床上,儿童全日只能在床上活动不能外出,情况真的难以想像。因此当时每逢星期日,『亲切』的职员再加上义工都会安排入营和儿童玩游戏。久而久之,营内的小朋友都很期待到星期日可以和『亲切』的义工玩游戏,这个长达17年的服务直至香港难民营关闭而随之功成身退。」
 
基于「亲切」在早期的服务背景,「亲切」的服务重点放在不同族裔、弱势、年青人。幸运地,由于「亲切」的服务逐渐受到社会大众的认同,所以都得到不同的基金资助营运,当中包括「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和「香港公益金」,希望可以将更多服务和社区共融意识带给香港的小朋友。因此,「亲切」乘势发展出一系列的共融服务,当中更欢迎有能力障碍小朋友和年青人一起参与。「亲切」现时拥有全港唯一的共融教育课程,在主流的幼稚园及中小学推行有系统化的共融教育课程,例如幼稚园会用故事形式去教导学生,「为什么会有友情」、「为什么与人不同是好」、「为什么会人与人之间会有不同特性」等题目。而在小学一至六年级也会举办不同工作坊和讲座,教导他们「为什么要尊重」、「为什么大家会有不同」、「怎样可以不受朋辈影响而作出欺凌」、「为什么有不同族裔人士和能力不同的人(残疾人士)都有权利参与社会」等等。
 
「亲切」相信共融的重要性,有研究证实要带出共融概念是需要从小开始、生活化的例子和亲身接触的经历。透过不同的课程及工作坊,及早灌输知识教导没有歧视,例如如何与「唐氏综合」及「自闭症」的话题,所以「亲切」强调共融教育一定要从小开始,一旦长大后要将观念扭转就比较困难。另外亲切不会用单向式教学,不用决定错与对,是要学生透过体验式的学习给予一个经验,让他们亲身体验和学习,因为只有亲身的经验才可以有效地改变想法。至于中学会采用全校讲座模式,让学生透过不同的主题、个案、例子、游戏及分享,引导学生作出反思和学习共融相关的概念,例如「如何放下歧视与偏见」、「认识权利与自己和社会的关系」、「明白多样化香港的重要性」等等的主题。「

亲切」的重点教育范围从3岁至18岁,他们投放大量资源给予主流小朋友体验和学习,要主流小朋友们从小知道共融的元素,当中包括多元、接纳、欣赏、尊重和儿童权利。同时也透过不同的游戏、活动、艺术和运动等媒介,让主流和特殊同学一同参与其中,一同亲身体验和接触。
 
「亲切」成立至今40年,「共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可以胡乱进行,因为眼见很多例子硬要将伤健人士放在一起,强行进行就只会有反效果,令到误解及歧视加深。共融活动一定要透过精心设计,要让每位儿童包括主流和弱势都认识及了解什么是共融,不可让排斥及歧视加深。也就是因为基于这个共融的诱因,每位儿童才会愿意接触不同的人,而且在每次活动后都要他们分享当中的学习和经验,例如『过程中最担心的是什么?』、『当见到真实的情况是什么?』等等可以令他们反思的讨论。而在分享的过程当中都不乏感人的故事,令到效果更好。」Kris说。
 
青少年培育服务
 
青少年在长大后都会纷纷进入职场,而特殊学生内的学生也不例外,但当他们真正踏出社会工作时也少不免会有一些难关。「在特殊学校毕业后的同学,他们同样有很高的能力,但外间很多公司都不愿意聘请,就算能够入职,也很容易受到同事们的误解,例如自闭症的学生,虽然他们的想法比较执著,但他的能力也相当高。所以『亲切』的『青少年职场共融体验计划』是与不同企业伙伴,希望可以透过提供训练及工作体验的机会,让弱势青少年可以慢融入主流的工作环境,从而建立良好工作习惯和态度,达致职场共融。」
 
而「亲切」也有另一个青少年重点计划,「青少年共融大使训练计划」。该计划在每年招募120位同学,当中40位来自特殊学校的学生会夥拍80位间来自主流学校的学生,一同进行为期9个月的共融训练。每一年参与的学生都会自己去发掘一些社会热门议题作探讨,议题包括:「共融、儿童权利你我有份」、「多元360无障碍沟通」、「共融新体验」及「共融在社区」等等。在学生们合作探讨的过程中,「亲切」著重参加者中间的平等互动、配搭、交流及参与,让主流学校的学生和有能力障碍的参加者配搭,令他们可以有紧密的合作,互相沟通及亲身体验。在计划的尾声,学生们会以嘉年华会和发布会的形式将结果他们的成果公布,向社会各界报告他们努力探讨后的结果。
 
40周年的展望
 
2019 年,「亲切」踏入40周年, 总监Kris说:「在成立初期,眼见香港年青人在活动及康乐的上有很大的需求,无论主流或特殊年青人同样面对一个共融休闲的空间。根据儿童条例公约表示,儿童能够参与康乐活动,有意思地过一个愉快的活动情况下,这是应有的权利。现时有能力障碍的儿童和年青人可以参与的康乐活动非常有限,『亲切』希望深入研究香港的体育和休闲空间的情况,从而令政府意识到不足的情况,可以加以改善。回应几年前,『亲切』曾经做过共融游乐场调查,香港很多公园都未能符合共融游乐空间。公园只是康乐设施的其中一部份,不同年龄层不论是主流或是有能力障碍的小朋友和年青人,他们各自有不同的需要,例如体育、娱乐和艺术,他们是否又可以完全地参与?另外这班有需要的儿童和年青人现在又是有什么娱乐设施可用? 现有的设施是否又可以配合等等。」这都是『亲切』今年关注、探讨及研究的方向。
 
无形的障碍
 
对于大众都很认识又关心的无障碍设施话题上,Kris表示:「现时社会的是无形的障碍,香港政府当然投放了很多资源在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上,相比以前无论到公园或者外出,残疾朋友出街已经方便很多了。但当硬件建设不断地进步时,为何软件的进步却未能同步反而落后?当有家长讲述外出时还会听到有人嘲笑他的儿子做「低能仔」、「你为什么要生他出来?」,更甚是有部份能力障碍同学在学校受到会欺淩等情况,真令人痛心的。」在香港,关注有特殊需要的人士已经有多年的历史,有关残疾人士的项目都不是新鲜的话题,但是到了社区他们仍然会受到排斥及歧视。因此现在还有很多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的家长都宁愿将儿童留在家中,免得他们受到不必要的歧视。在香港有特殊需要的人士的娱乐和参与社会的模式相比英国、美国、澳洲及加拿大都明显地落后,在加拿大已经有伤残人士和健全人士一起滑雪,有能力障碍的小朋友都可以在主流学校就读,游乐场更可以让所有小朋友自主玩乐,不会受身体或设施所局限。

所谓无形的障碍,下面是一个例:
有很多家长投诉预约复康巴士或安排交通带有身障的家人外出是非常困难的,有时候愿意付更多的金钱都未必可以如愿安排到车外出。因为感觉身障人士只是少数,没有甚至不想去花时间认识他们。其实凡事用心去做,顾已及人、将心比心就可以将心态改变,把所有的障碍都一扫而空。

如想了解更多关于亲切 TREATS 的服务或活动,请浏览 :
https://www.treats.org.hk/

资料来源: Free Guider

相关标签 - 亲切 TREATS,Free Guider 亲切 TREATS,Free Guider



留言

用户图片
留言框
我的图片
留言框
Previous 滚动力量 凝聚社会 Next 香港截肢者协会 - 再一次起步

已成功加入收藏

我的标签

登入

请先登入方可进行此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