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周記】滾動山野間──無障礙的郊遊
- [蘋果生活]【野人周記】......
【野人周記】
和盈盈一起郊遊,是一種很特別的經驗,她是個長不大的孩子,看到美麗的野花或者樹上歌唱的小鳥,便開心地拍手,咔咔大笑。也許她沒法用字詞表達感受,卻不難從她的身體語言感受到當中喜悅。盈盈已經28歲,患有罕見的Mowat-Wilson Syndrome,基因突變嚴重影響腦部發育,令智力發展遲緩,窒礙認知及言語能力。從前大部份時間只能留在家中,主要是不想影響到別人,盈盈雙腿乏力,需別人扶起才可有限度地站立步行,外出時仍要以輪椅或手推車代步。社會對弱能人士的接納與友善度,近年已大大改善,主要交通工具亦基本備有方便輪椅上落的設施,但是市區人多車多,爭分奪秒的環境中,仍難免會有人嫌輪椅「阻住地球轉」。盈盈喜歡郊外,環境空間也相對寬敞自在,只是得面對交通的問題,公共交通工具一般沒法直接抵達,疼愛她的父母年紀也漸大,雖然仍堅持讓她有機會到郊外,但也只能預約復康巴士或無障礙的士,大大限制了出遊次數。
熱愛野外活動的嘉敏,也是輪椅使用者,情況跟盈盈相反,自小健康好動,亦以照顧者身份從事特殊教育工作六年多,接觸不少殘障人士,自己忽然變成輪椅使用者,當中直挫谷底的感受,旁人難以想像,卻因此讓她更能從第一身的角度,明白殘障人士的切身感受和需要。跟很多熱愛行山的朋友一樣,城市的日常忙碌,讓大家常處於緊繃匆忙的狀態,只有在郊外,才能放下平日的沉重,沿崎嶇山路登上高山,走下深谷,欣賞大自然的美態,隨大自然的平靜而放鬆。只是當自己忽然成為輪椅使用者,過去熟悉的郊野,一下子便變得陌生起來,並非環境改變,而是不知道有甚麼路可走。雖然用的是電動輪椅,少了體力的顧慮,但山路縱使再平坦,總有凹凸,若沒有親友同行,也難再安心獨自一人在郊外行走。
斜度配套 也是障礙
現時郊野公園多設有傷健樂園和家樂徑,部份平坦路面的小徑,只要稍加改善,其實也適合輪椅使用者行走。大環境的配套和資訊不足,卻讓使用輪椅的朋友和家人,仍只能單打獨鬥,用自己的方法親近自然,但社會上總有熱心人。Teddy是我在網上認識的山友,縱橫野外之餘,還獨力建立了一個很受歡迎的本地行山路線網頁,近年因為一起參加義務修葺郊野山徑而熟絡起來。有感市民不論傷健都應有權利享受自然,Teddy兩年多前開始找尋無障礙行山路線,也於網上嘗試聯繫志同道合的山友,一起查探可行路線。其後加入的Sarah,是位物理治療師,見盡有需要的康復者,好友也是輪椅使用者,因為缺乏資訊而不敢出街,使她開始思量可為病友們多做點甚麼。團隊找到十條適合的路線,但主要問題,仍是公共交通工具。2017年Teddy開始邀請輪椅使用者一起試路,發覺現實跟自己想像有落差,無障礙行山,其實不單止是路要平坦,更要留竟其他障礙,例如路的斜度、路面有否防滑坑紋(不利輪椅推進)、廁所設施是否足夠等等。最終交給以慈善基金營運的免費行山手機程式TrailWatch與公眾分享的路線,分佈在梅窩、太平山、南涌、香港仔及九龍水塘。
有留意社會新聞的朋友可能已猜到,盈盈的爸爸,就是一直為殘障人士發聲、爭取基本權益的議員張超雄。殘障人士和家人在社會中始終是弱勢,個人力量也有限,可以想像得到,無障礙行山這個問題,張超雄再努力,也許只能爭取到公共交通工具在假日增設靠近郊野公園入口的停車站。要推動無障礙行山,始終需要大環境的改變,當看到田徑總會在香港馬拉松大賽中繼續諸多藉口地把輪椅運動員摒諸門外、坐冷氣辦公室乘專車六十歲仍可輕鬆上班的高官覺得早已捱得五勞七傷的基層長者該再努力多捱五年時,不免會氣餒。還幸,我們還有像Teddy和Sarah這樣的一群熱心人。
資料來源: 蘋果生活
網址: 原文網址
作者: Daniel-C
無障礙,郊遊,野外活動,輪椅
Previous 健力冠軍變殘癱 坐輪椅樂觀應考 Next 鈴響繼續作答…學測新營考場2考生 將各扣1級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