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聚焦馬拉松攝影大賽|他們,是賽場上的另一道風景
    聚焦馬拉松攝影大賽|他們,是賽場上的另一道風景
  • 自信樂觀的輪跑團
    自信樂觀的輪跑團
  • 金百合輪跑團成員合影
    金百合輪跑團成員合影
  • 圖為第三屆中國馬拉松攝影大賽官方宣傳海報
    圖為第三屆中國馬拉松攝影大賽官方宣傳海報

提起馬拉松,你會想起什麼?也許是賽道上肆意揮灑的汗水,也許是賽道兩側震耳欲聾的吶喊,也許是跑者們燦爛陽光的笑臉……其實,在馬拉鬆的賽場上還有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或許跑得不算快,數量也不算多,但他們的身影同樣值得我們銘記。

一張“特別”的照片

在去年的馬拉松攝影大賽上,有張“特別”的照片獲得了人文公益項目的銀獎。照片上的主角用手撐地,另一隻手握拳,臉上是自信的微笑,而他的身下是一副輪椅。

“那是在蘭馬的官方兔子見面會上,活動結束後我被這群充滿自信和能量的輪椅跑者所感動,就將鏡頭對準了他們,有一位跑者註意到了,便特意擺出了這個姿勢,好讓我定格了這一瞬間。”照片拍攝者徐瑾對當時的情景還記憶猶新。

自2016年開始接觸馬拉松攝影以來,徐瑾每年幾乎都要拍上幾十場的馬拉鬆比賽,他說,這些特殊的輪椅跑者是馬拉松賽場上一道溫暖人心的風景線,他們對生活積極樂觀的態度,對體育源源不斷地熱情,敢於挑戰自我的勇氣,都是對馬拉松精神的完美詮釋。

現在的徐瑾已經和照片上的吳明月成為了好朋友,兩人經常聊天。徐瑾告訴新華體育,吳明月靠修無線電為生,參加馬拉松只因為一時好奇,但這次活動讓他深深地被比賽熱情友好的氣氛所感染,未來他還將繼續參加馬拉鬆比賽。

徐瑾說,自己私底下經常和輪椅跑者們接觸,他們告訴自己,早期他們都存在自我封閉的心理,顧慮別人的眼光,不願意與外界接觸。通過有組織的參加馬拉鬆比賽,他們逐漸卸下了心防,越來越自信。吳明月在照片上開朗自信的笑容就是證明。

徐瑾表示自己未來還會持續關注著輪跑團體,“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滿滿的正能量。”

一個特殊的組織

像吳明月這樣的輪椅跑者還有很多很多,提起他們,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名詞——輪跑團。這是由輪椅跑者們自發組織的民間組織,他們以比賽為契機,以公益為使命,將五湖四海的輪椅跑者聚集在一起,在短短幾年裡已經發展得初具規模。

李全根是金百合輪跑團的組織者,他一年平均要負責15場馬拉鬆比賽,最多的時候達到了28場。

“2002年的時候,我因為一場意外而導致截癱,起初我的心理落差很大,跑馬拉松改變了我。” 李全根說。

由於長期在家缺乏運動,李全根的身體狀態也變得很弱。2015年,李全根開始接觸輪跑,通過這種方式他不僅得到了有效的鍛煉,也認識了許多和他一樣的朋友。在練習了一段時間後,李全根開始參加馬拉鬆比賽,成為了國內較早的輪椅跑者。

談及為什麼要組織輪跑團,李全根深有感觸。

“在發生意外後,很多殘疾朋友都會意志消沉,喪失對生活的信心。相比起正常人,殘疾人的心理要更為敏感,他們怕成為別人的'累贅',所以不願意出門,寧願把自己封閉起來。我組織跑團就是要讓那些殘疾朋友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馬拉松所蘊含的激情和活力是其他比賽難以比擬的,在那裡他們能收穫大家真心的喝彩和鼓勵。”

在組織跑團期間,李全根也遇到了一些麻煩,首先就是資金。殘疾人受現實條件所限,往往收入不高,報名費、路費、食宿費就成了問題;此外,一些賽事主辦方考慮到殘疾人的安全問題,也會謝絕他們參賽。

為了爭取和普通人同等的比賽機會,李全根號召輪跑團成員在比賽時量力而行,拒絕別人助推。

“不能因為你是殘疾人就搞'特殊',尊重規則,別人才會尊重你。所以我對我的成員要求就是靠自己去完成比賽,過程遠比結果重要。”他說。

令人欣慰的是,隨著輪跑團的影響力逐漸擴大,各個城市的馬拉松賽事都向他們拋出了“橄欖枝”,一些愛心企業也願意為這群特殊的跑者提供贊助,輪跑團的隊伍也在不斷壯大。

與公益同行的馬拉松

觀察國內大大小小的馬拉鬆比賽,總能發現公益組織的身影。如幫助視障人士完成跑步的黑暗跑團、“光明使者”,馬拉松賽場上隨處可見的志願者等。

事實上,公益早已成為馬拉松文化中的重要一環。國外許多世界知名馬拉松賽事都具有公益屬性,他們或以環保為主題,或專門為殘障人士設立項目。而在今天的中國,將公益與馬拉松相結合的形式正在不斷湧現,成為了馬拉松文化中獨具特色的一部分。

李全根說,馬拉鬆對輪跑團這樣的公益組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馬拉鬆的傳播力和影響力給特殊群體提供了絕佳的宣傳平台,讓更多的人有機會了解這群身殘志堅的跑者。

而除了關愛殘障人士,環保也是馬拉松公益項目中的重要主題。2018杭州馬拉松推出碳中和公益項目,通過綠色公益報名的跑者,不僅可以獲得由杭馬組委會與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聯合頒發的電子證書,報名費也會捐贈至綠色基金會種植“杭馬林”。而在不久之前的榆林馬拉鬆上,組委會與公益組織大愛清塵攜手,回收跑者未被領取的紙質版參賽手冊,所募集到的資金將用於支持“肺凡呼吸計劃”項目。

正如李全根所說,馬拉鬆的影響力能夠為公益組織和項目提供足夠的曝光量,從而讓更多的人來參與公益,獻出愛心。而同時,馬拉鬆比賽也因為這些公益組織的出現而變得更加具有人文意義。

公益因馬拉鬆而發展,馬拉松因公益而溫暖,二者成就了彼此,也讓跑者們感受到了比賽之外的另一種感動。伴隨著“咔嚓”聲,快門記錄下了無數賽場上公益組織的暖心瞬間,而馬拉松攝影大賽的舉辦,讓這些瞬間得以展現在眾人面前。

2017年,中國田協攜手新華網舉辦了首屆馬拉松攝影大賽,通過影像將有溫度的那些瞬間一一珍藏,融入了馬拉鬆的文化血液裡。如今,馬拉松攝影大賽即將迎來第三屆的到來,全國各地的攝影師們又定格了哪些值得記憶的畫面呢?敬請期待。

資料來源: 新華網體育

網址:

相關標籤 - 馬拉松,攝影大賽,特殊的群體,輪椅 馬拉松,攝影大賽,特殊的群體,輪椅



留言

用戶圖片
留言框
我的圖片
留言框
Previous 技職奧運!45屆世界技能競賽 建國科大校友勇奪銅 Next 甘肅東鄉“夫妻檔”殘疾人就業:吵架少了 安全感多了

已成功加入收藏

我的標籤

登入

請先登入方可進行此行動